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2篇
  免费   332篇
公路运输   2772篇
综合类   1861篇
水路运输   1151篇
铁路运输   2380篇
综合运输   260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504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韦宇 《中国水运》2006,4(12):61-63
针对城市高架桥和立交桥设计中经常采用的曲线箱梁桥进行分析,阐述其结构特点及常出现的病害、设计特点及构造原则,并针对支座、预应力等方面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72.
高水头船闸水位落差大,如未认真考虑运行时动水关阀的控制,很容易造成船闸的超灌,超泻等情况。以三峡永久船闸为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973.
详细介绍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中 3 0 0m小半径曲线轨道几何尺寸的调试 ,为城市整体道床轨道中小半径曲线的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74.
吴振邦 《铁道货运》2006,(12):18-20
阐述了北京铁路局原货车超偏载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发站、到站及途中检测站的网络控制,建立新的货车超偏载监控系统,使北京铁路局所有发出及到达的货车一旦发生超偏载检测报警,即可实现发站、到站、检测站复衡重量的自动追踪与考核,从而促进了发站装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5.
本文结合越南胡志明市顶管项目,按英国顶管规范“BS5911:PART120”的规定,介绍顶管用管节的主要试验项目及方法。  相似文献   
976.
阐述了以往平曲线加宽的方式,分析了凸型曲线的特点,提出了凸型曲线采用以往加宽方式的不妥及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977.
常导中低速磁浮车辆竖曲线通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导中低速磁浮车辆通过竖曲线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空气弹簧的最大拉伸量和最大压缩量,计算了第1、第5模块相对车厢的最大点头角。研究成果为今后中低速常导磁浮车辆国产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78.
利用轮重测定仪控制中间站散堆装货物超偏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散堆装货物装载经常发生的超偏载问题,介绍如何利用轮重测定仪控制中间站货物超偏载的基本做法、经验、效果.  相似文献   
979.
轮对压装曲线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轮对是铁道车辆走行部的关键部件,车轴与车轮采用过盈配合及冷压装方法组装成轮对.车辆运行中,轮对受到动、静载荷作用的同时还承受制动载荷的作用,因此,轮对压装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80.
本文的基本目的是为普遍用于美国铁路的自导向转向架(即EMD的径向转向架和GE的可导向转向架)增加曲线粘着的效果提供一种定性分析,机车转向架的曲线高粘着性能实质上表现于两个方面,首先,允许车轴相对于转向架构架可充分偏转,由此,轮对相对于轨道保持小的冲角,其次,在车轴和力向架构架间提供足够大的纵向刚度,以适应高粘着。一种当量刚度分析用于证明本论文考虑的两种可导向转向架在为高粘着性能提供小冲角和大纵向刚度两方面远优于传统的三轴直向转要,本文的定性分析符合美国铁路自导向转向架粘着性能的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