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3篇
  免费   21篇
公路运输   2931篇
综合类   286篇
水路运输   129篇
铁路运输   62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介绍了分置式转向助力机构的助力器活塞杆与转向直拉杆相铰接的球头销的运动轨迹,并推导出它的轨迹方程以及压力角的计算公式。同时,以QQ361型自卸汽车的转向助力机构为实例,求出了该球头销的最佳变动区间。  相似文献   
52.
53.
本文介绍了CQD15L站式前移式叉车的主要技术参数,详细阐述了驱动系统、电子转向系统、工作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4.
汽车动力转向装置亦称转向助力装置。它是在传统转向装置中增设了一些动力装置.在驾驶员的操纵或控制下。借助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并将其转换为液压或气压来驱动转向轮偏转。从而达到汽车转向更加灵活省力的目的。也就是说,汽车在停车或低速行驶时转向,动力转向装置能够提供较大的转向助力.使操纵力减小(转向轻便),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转向助力较小,使操纵力增大(转向沉重),避免方向“发飘”。  相似文献   
55.
体外预应力桥梁关键部位构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预应力作为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是当代桥梁工程建设的流行趋势之一。文章详细地介绍体外预应力桥梁结构关键部位的构造细节,包括转向块、锚固体系、体外预应力索等。  相似文献   
56.
H3.00DX型内燃平衡重式叉车是上海海斯特叉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产品,动力为日本 MAZDA公司生产的HA型发动机,工作油泵为天津岛津公司所生产,转向机构为横置油缸液压转向,行走系统配置SN公司生产的变矩器及驱动桥,产品的行走电机为交流电机。  相似文献   
57.
一辆05款上海大众途安(TOURAN)车,采用BJZ 2.0L发动机和09G手一自动一体变速器,累计行驶4.65万km,出现按喇叭按钮,喇叭不响;按多功能转向盘右侧“ 、一”音量按钮及三角形调台键时,音响音量不变化,无法切换电台的现象。维修人员接车后听完车主描述后,以为喇叭进了水,随  相似文献   
58.
本文主要就车轮侧向弹性对汽车转向运动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9.
为实现商用车线控转向,设计一套新的线控转向系统架构及其转角跟踪控制算法。新的线控转向系统采用丝杠螺母结构中的丝杠直接控制纵拉杆,螺母通过带轮机构被电机驱动。对线控转向系统结构进行运动学分析,推导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采用前轮转角为状态变量,建立线控转向系统二阶动力学模型。基于转角跟踪目标,采用反步控制算法,设计线控转向系统转角跟踪控制器,通过反馈系统线性化处理系统参数不确定和环境干扰问题,实现准确的目标转角跟踪,并建立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采用反步控制的线控转向系统是渐进稳定的。搭建采用“丝杠螺母+带轮机构”架构的线控转向实车底盘测试台架,选取蛇形和混合工况进行控制算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滑模控制算法的测试结果对比可知,反步控制算法绝对平均跟踪误差值降低了71.88%~79.57%,跟踪误差标准偏差值降低了71.32%~78.50%;线控转向系统反步控制转角跟踪算法能够减少系统收敛到原点的时间,抑制系统的抖振,提高车辆线控转向系统转角跟踪的操纵灵活性。  相似文献   
60.
为了提高智能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提出3种不同的自动紧急转向避撞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汽车避撞简化模型,对制动、转向及两者相结合的3种不同避撞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其次,为深入研究汽车避撞过程中的实际响应,建立包含转向、制动及悬架3个子系统耦合特性的底盘18自由度统一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相关试验验证。随后构建智能汽车自动紧急转向避撞控制框架,对五次多项式参考路径和七次多项式参考路径的横摆角速度和横摆角加速度进行对比分析。接着以线性2自由度转向动力学模型为参考对象,对最优控制四轮转向、最优控制前轮转向、前馈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前轮转向3种不同的跟踪控制系统分别进行设计。最后,以汽车底盘18自由度统一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3种避撞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制动避撞相比而言,转向避撞所需的纵向距离有较大降低,随着车速的增加和路面附着系数的越低,效果越明显;七次多项式参考路径比五次多项式参考路径的避撞过渡过程更为平缓,当实际车速与控制器所用车速不一致时,前者避撞性能表现更优;最优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在高、低2种不同附着路面都具有较好的避撞效果,最优前轮转向控制系统次之,而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前轮转向控制系统在低附着路面上则表现出严重的失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