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409篇
综合类   110篇
水路运输   149篇
铁路运输   225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31.
对平板型喷嘴叶栅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4种不同来流条件下喷嘴叶栅的转矩变化规律,并对试验中的误差来源和误差水平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对数值计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喷嘴叶栅转矩预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32.
根据某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特定结构形式,在确定其主要动力部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转矩为主要控制对象的管理策略。文章通过建模工具MAT—LAB/Simulink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模型;采用DS1401/1501的dSPACE实时仿真环境自动生成控制器实时代码。dSPACE的实时仿真系统具有与被控系统的硬件接口,可以与实际电机、电池等系统直接相连,进行实车试验。通过试车场路况测试,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转矩管理策略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33.
通过对动系统设计及其参数优化匹配的研究,对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及相关的动力电池技术、电动机及其控制技术和能量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对参数选择和参数间的合理匹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比较合理的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参数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34.
张颖 《汽车与配件》2009,(29):48-48
威固魔镜主要遵循的是能量守恒定律,对于太阳膜来说,总能量等于“穿透+反射+吸收”。  相似文献   
835.
以汽车转向器在线检测设备为研究对象,介绍其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和软件设计,阐述在调试过程中数据处理方法和程序控制技巧,以及如何实现检测高效率和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836.
祝后权 《船电技术》2004,24(1):42-43
本文介绍了坡印亭矢量在电机电磁转矩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7.
石艳  徐惠明 《船电技术》2004,24(4):6-10,22
ABB公司的DriveIT ACS 6000系列中压三电平变频驱动装置用于3-28 MVA电动机的转速和转矩控制,它采用了高效可靠的IGCT器件和直接转矩控制,在船舶工业应用中的一个实例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破冰船的2 x 3.35 MW主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838.
蜗轮蜗杆式托森差速器克服普通锥齿轮差速器将转矩平均分配给左、右驱动车轮而防滑能力差的缺点,有效地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和安全性。首先阐述了托森轮间差速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转矩分配原理以及性能评价指标,然后对差速器的效率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例计算某越野汽车上托森差速器的效率。  相似文献   
839.
在阐述矢量控制原理、直接转矩控制的基础上,对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几个问题作了分析和讨论。指出电梯门机系统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并对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40.
湿式离合器是车辆传动系统核心元件,在高速分离状态下易出现摩擦片和钢片之间的碰撞摩擦,由此引起离合器带排转矩的急剧增大,影响其传动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本文以降低离合器高速段碰摩带排转矩为目标,对摩擦片表面微织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提出了摩擦片表面任意微织构形线参数化建模方法;然后选取了微织构的数量、深度、周向占比、径向占比和形线参数,构建了微织构优化的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函数,通过将试验设计、模拟近似模型和搜索寻优相结合,建立了摩擦片表面微织构优化设计模型;最后进行了微织构优化前后的带排转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微织构可显著降低高速段碰摩带排转矩,并大幅推迟摩擦副高速碰摩现象出现的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