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74篇 |
免费 | 25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311篇 |
综合类 | 1252篇 |
水路运输 | 1178篇 |
铁路运输 | 968篇 |
综合运输 | 1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241篇 |
2021年 | 288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169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153篇 |
2014年 | 305篇 |
2013年 | 275篇 |
2012年 | 328篇 |
2011年 | 338篇 |
2010年 | 294篇 |
2009年 | 292篇 |
2008年 | 340篇 |
2007年 | 281篇 |
2006年 | 242篇 |
2005年 | 198篇 |
2004年 | 216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142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6篇 |
1965年 | 10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介绍了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采用的拉索加强型抑风风屏障结构特点,推导了风屏障风速折减系数与行车防风控制目标的关系,并进行全尺1∶1模型风洞试验。结果表明:风屏障风速折减系数为0.31;安装风屏障后,6~9级大风天气铁路列车仍可以正常运行,桥面等效风速可以降低2~3个风速等级,不仅保证了强风环境下列车行车安全,而且保障了交通运营需求,是非常有效的防风措施。 相似文献
72.
为了便于分析有砟道床重载铁路桥梁线桥的偏心效应,在现有设计活载偏载系数理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了考虑运营阶段线桥额外偏心的活载弯矩偏载系数计算式,并就曲线半径、列车运行速度、曲线超高、道砟厚度、线桥偏心等因素对活载弯矩偏载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现场实测32 m双片式简支T梁的活载弯矩偏载系数,对比了采用空间多层梁格法计算和理论计算式的结果,不同行车速度下梁格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更好,仅当行车速度80 km/h左右时,梁格法计算与理论计算式的结果一致。总体上看,线桥偏心使得偏心侧活载效应增大,由于曲线上线路相对桥梁多发生向曲线内侧的偏心,对32 m梁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设计状态更为不利的外梁受力;而道砟超厚则使得内梁和外梁的二期恒载效应均明显增大,对两片梁受力均不利。 相似文献
73.
铁芯作为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导热系数的准确性对电机温度场的计算精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电工硅钢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考虑叠压效果以及层间绝缘薄膜的影响,不能使用单一材料导热系数作为铁芯的实际导热系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稳态法的导热系数测量方法,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对电工硅钢片的轴、径向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含硅量、叠压系数、单层厚度等因素对其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实现了对铁芯导热系数的准确测量,为后续电机温度场的准确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在减隔震桥梁计算中,采用单振型反应谱法修正方法计算时,结构位移和墩底剪力的计算精度较高,但桥墩间添加横系梁后,结构横桥向墩底剪力的计算精度有所降低。为进一步完善单振型反应谱法修正方法,减小横桥向第2阶振型下的桥墩换算质量的计算误差,对桥墩质量换算系数的双折线法、直接积分法、系数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文中给出的最佳桥墩质量换算系数值,运用系数法计算时,结构顺、横桥向的第2阶周期、支座位移、盖梁顶位移的计算精度较高,横桥向第2阶振型下的桥墩换算质量的计算误差进一步减小,墩底剪力的计算精度有所提高,单振型反应谱法修正方法更加简便。 相似文献
75.
76.
以相关规范规定的共平面几何法为标准方法,由多家检测机构同期使用相对测量法和共平面几何法采集交通标志反光膜样品的逆反射系数,通过成对观测值情形下两个均值的比较分析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检测结果,验证相对测量法检测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系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高地应力区域由河流深切引起的河谷谷坡岩石卸荷破坏,考虑在水平方向的构造应力,建立高地应力深切河谷计算模型,应用自上而下、逐步卸荷的方法对V形深切河谷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谷坡在卸荷效应下的受剪破坏深度。基于Mohr-Coulomb原理提出剪应力发挥系数f概念,通过绘制f曲线来描述坡体内部剪力状态水平分布。分析结果表明:较之自重-卸荷模型,高地应力区的谷坡岩石卸荷效应更显著,即破坏深度更大;随着先期地应力量值增高,同一高程处的岩石卸荷破坏深度增大;同一量值高地应力作用下卸荷后,随高程降低岩石破坏深度增大,因此,在低高程区域的线路工程地质环境趋于恶劣。据此提出灾害预防措施与线路布置建议。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