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6篇
  免费   628篇
公路运输   3767篇
综合类   2435篇
水路运输   1340篇
铁路运输   1944篇
综合运输   378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492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504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456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盾构扩挖地铁车站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地铁六号线东山口站采用盾构扩挖解决了城市地铁盾构在不具备设置接收井的条件下进行施工的难题。结合盾构扩挖法施工,研究了施工中对周围邻近建筑物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地层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扩挖阶段,无论从建筑物的内力变化量上,还是建筑物基础沉降值或沉降差值上都要明显大于盾构阶段,并且建筑物底部结构的变形量大于顶部框架结构,结构底层柱和梁的内力变化趋势不同,应加强重点构筑物的监测,以防基础沉降差过大造成框架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2.
张宽  潘强  王振 《铁道建筑》2012,(8):78-81
哈大客运专线新营口站修建于东部沿海深厚软土地层中,对路基沉降控制极其严格,因此,对CFG桩结合MIP桩处理的复合地基沉降特性进行研究,对路基沉降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新营口站为试验段,布置液位沉降计、单点沉降计及剖面沉降管综合测试复合地基的沉降。试验结果表明:各阶段的沉降,路基中心线处最大,右线中心线处次之,右路肩线处最小。通过钢筋混凝土板的刚性调节作用,桩土沉降差较小。路基沉降主要发生在路基填筑和堆载预压期间,复合地基的沉降主要来自下卧层的压缩量。深厚软土地层中采用CFG桩结合MIP桩处理后地基的工后沉降值<15 mm,满足客运专线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3.
以贵广客专太阳庄隧道为背景,研究隧道穿越软弱夹层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特性、塑性区及支护结构纵向、横向力学响应。洞周变形以竖向为主,软弱夹层洞周变形量远大于规范要求,应进行掌子面预加固,范围为前方10 m。支护结构沿纵向不均匀变形,拱顶纵向承受压应力,应加强地层变化处拱顶设计参数。支护仰拱沿纵向整体呈现拉应力,软弱夹层段沿纵向最大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且墙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必须加强纵向、横向配筋率,对墙脚进行特殊处理。可预留充分的变形富裕值,实行"边让边抗",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载能力,一次支护屈服后,再施作二次支护。研究成果对贵广客专太阳庄双线隧道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4.
选取成渝客运专线(CYSG)Ⅳ标赵家院双线特大桥10个桥墩为试验桥墩,通过分析观测数据,阐述了客运专线群桩基础桥梁沉降与桩长、桩径、墩高及地基基础的关系。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桥墩的累计沉降,与的实际观测数据对比分析,证明该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并用于分析桥墩沉降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55.
以沪宁城际铁路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软土地区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的技术,以及基于实测的沉降监测数据对工后沉降进行预测.分析了不同预测方法对软土地区路基工后沉降预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并提出了适合于软土地区客运专线路基工后沉降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6.
为检验正在研制的道岔稳定装备的作业效果,采用试验方法,对道岔线路进行了捣固和稳定作业,测量了捣固前、捣固后稳定前和稳定后不同状态下道岔线路的轨面高度和轨枕横向阻力。试验结果表明:道岔稳定作业能够使线路均匀沉降,并恢复20%以上因捣固作业而损失的轨枕横向阻力;道岔稳定作业对提高线路质量和列车运行安全有积极作用,但是对于路况不同的道岔线路,仍然需要大量的施工经验积累,通过统计计算提出合理的作业控制参数的指导值。  相似文献   
157.
结合厦深铁路(广东段)4标潮汕站场超大面积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施工及沉降变形观测施工实践,详细介绍了沉降变形观测技术,包括观测断面的选取及布置原则、测试内容、测试元器件的布设、沉降预测方法及预测计算、地基固结度的计算及分析,通过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对比,证明了潮汕站场超大面积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施工方案的正确性,对指导同类型施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8.
彭旺喜 《铁道建筑技术》2012,(Z1):167-171,175
在高速公路加宽改建工程施工中有很多难点,首先在新旧路基的搭接处为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开裂及滑移,路基必须采用较好的填料进行填筑,并对加宽路基进行地基处理。在路基处理及软基处理上采用了较多新技术,防止或减缓该部位出现不均匀沉降、开裂及滑移等病害;其次,新旧桥梁拼接工程中采取上联下不联的施工方案,并对新旧桥梁拼接施工进行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9.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下工程工后沉降分析、预测及评估是高速铁路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要求,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经验。通过对杭甬铁路客专线下工程构筑物进行变形分析,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评估预测方法,并利用不同的预测方法进行工后沉降预测,分析其适用性。结果表明,使用曲线回归法进行不同结构物沉降分析预测,相对而言,路基段曲线拟合通过率较高,桥梁段次之,隧道段最低,指数曲线法及双曲线法相对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0.
基于多轴联动的数控机床研制一套寄生式超声自动检测系统。利用串口通信实现数控机床的计算机运动控制,针对CNC开环控制在位置反馈上存在的不足研究了一种寄生式的实现途径;利用超声回波的能量特征值设计运动采集同步实验,采集不同行程及速度条件下某位移所需时耗,根据B样条曲面重建的方法建立数控机床的运动特性模型,并通过曲面插值实现数控机床的软闭环控制,最后对该系统进行C扫描成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与目前普遍采用的超声自动系统相比,具有开发周期短、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