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21篇
公路运输   298篇
综合类   142篇
水路运输   70篇
铁路运输   84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岩相法和快速砂浆棒法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铁路用混凝土中的大多数骨料含有典型的碱活性矿物。为预防混凝土日后发生碱-骨料反应,确保桥涵结构的长期耐久性能,在青藏铁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了限制混凝土原材料碱含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总碱量,掺用优质粉煤灰及DZ型专用复合外加剂等技术措施。为了考察矿物掺合料及外加剂对碱-硅酸反应的抑制效果,根据我国实验室实际情况,参照ASTM C1260提出了一套实验方法。研究表明,复合掺入优质粉煤灰和DZ型专用复合外加剂后,采用该试验方法检验的结果表示抑制碱一硅酸反应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砂浆试件的微观结构与宏观膨胀试验结果吻合。可见,采用上述技术措施抑制青藏铁路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02.
基于沥青混合料骨料加热特点,结合喀伊公路沥青拌合站骨料加热系统的方案优化,介绍了用微细粒径煤粉代替重油加热骨料的工艺,并对其工艺难点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评估,油改煤技术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有效降低加热系统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603.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作为铁路轨道中重要的部件,目前总体使用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不同类型的伤损,其中以纵裂伤损最为突出。本文分析确定了预应力轨枕纵裂伤损的主要特征,归纳了铁路线路中出现的6种纵裂伤损类型,调研和总结了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纵裂伤损的研究现状及预防措施。结果表明,纵裂伤损的两大主要原因是轨枕结构受力不合理和材料性能劣化,最常见的影响因素是轨枕的预应力过大和混凝土材料的碱骨料反应。此外,轨枕使用的环境条件、后期线路状态、列车疲劳动荷载对轨枕纵裂伤损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建议轨枕设计时,应在保证承载强度的前提下合理设计轨枕预应力,并配置一定的箍筋;在轨枕生产过程中,应确保原材料的性能以及生产工艺都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04.
魏晋珍  靳高明  刘生纬 《公路》2023,(6):378-384
为了研究再生骨料初始强度和替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3种初始强度等级的再生骨料(C20、C30、C50),考虑3种再生骨料替代率,设计了7种配合比的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吸水率、超声脉冲速度(UPV)、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掺入对混凝土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质量逐渐变差,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逐渐降低,但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初始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质量和力学性能。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不同再生骨料初始强度与替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05.
采用再生混凝土骨料替换包裹碎石桩碎石芯料,形成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方式——再生混凝土骨料包裹桩,以改善采用包裹碎石桩处理液化及软弱土地基时碎石强度未能充分发挥的问题.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包裹长度、刚度及长径比对再生混凝土骨料包裹桩单桩承载特性和骨料破碎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包裹长度为1倍~6倍桩径时,延长包裹长度可显著提高桩体承载力,包裹长度小于1倍或大于6倍桩径时,包裹长度对承载力改善不明显;包裹材料的临界刚度约为100 kN/m,当小于临界刚度时,增加包裹刚度能显著提高桩体承载力,大于临界刚度时,增加包裹刚度不再明显改善桩体承载力;再生混凝土骨料包裹桩桩长不变时,长径比大于10的桩体承载力较低,桩体主要在10~30 cm深度内产生不同程度的局部弯曲,长径比小于7的桩体承载力较高,桩体主要发生轻微鼓胀变形,无局部弯曲;混凝土骨料的破碎度与桩体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呈正相关,增加包裹长度、刚度及桩径均会增加芯料的破碎度.因此,进行再生混凝土骨料包裹桩单桩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包裹长度、刚度和长径比与芯料破碎度之间的关系,以获取最优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06.
张翔  张立兴  胡书晨  胡大琳 《公路》2023,(9):374-380
为研究海洋环境下饱水状态混凝土中氯离子侵蚀的规律,基于Fick第二定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推导出综合考虑混凝土对氯离子结合效应、氯离子扩散试件依赖性、表面氯离子浓度、离子静电场作用、温度、混凝土内部响度湿度影响的氯离子扩散方程。将混凝土假定为由骨料和砂浆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并利用MATLAB编制相应程序,从而实现了细观层次三维随机混凝土几何模型的生成。基于MATLAB平台研制了mat2scr 2017程序,将MATLAB中图形文件数据读入SCR脚本文件中,实现了MATLAB图形向CAD图形的转换,极大地提高了随机混凝土模型的通用性。研究成果表明:细观层次上的物质传输浓度分布和数值上与宏观层次都有显著区别,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具有显著的随机性,相同骨料含量的混凝土试件同一深度的氯离子含量是随机变量,骨料对氯离子传输具有显著地阻碍作用,骨料改变了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路径,氯离子分布在骨料周围有绕流现象。  相似文献   
607.
为研究受火时间和粗骨料含量与隧道衬砌混凝土宏观损伤的关系,根据隧道衬砌实际受火特点,自主改良设计一套衬砌混凝土热力耦合试验装置,研究粗骨料含量为20%、30%和40%的混凝土试块在载荷比恒为28%且不同受火时间下的损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火灾发生时,衬砌混凝土受较小荷载作用下,表面无劣化现象,质量无明显变化,残余抗压强度增加;热力耦合作用下,随着火灾时间增加,受火0.5 h后,试块表面有少许微裂纹形成,1.0 h后表面出现较宽的裂缝,细小裂缝分布较多且部分裂缝相互交叉,受火达到2.0 h,试块底面损伤严重,可以看出火灾的发展时间和程度对衬砌结构的损伤至关重要;随着混凝土粗骨料含量的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传导速度减慢,相同位置处的温度值变小,其表观损伤显著增加,20%粗骨料含量下质量损失率可达8.14%,而40%粗骨料含量混凝土质量损失率仅为4.10%,强度相同时,高含量粗骨料混凝土的抗火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608.
陈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4):232-233,245
为让更多工程从业人员了解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现状,推动其规模化应用,大量调研了再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发现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再生特殊土、再生工程材料和基于再生骨料的衍生材料,其中再生固化土、骨料和砖砌材料比较成熟,得到了规模化应用,而再生绿植土、掺和料和水工材料尚处于研究或初步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609.
田蕾  涂亮亮  许勐  范璐璐  江建  武亚 《公路》2023,(9):50-58
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是当下建筑产业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提出一种新型建筑废弃物高效利用道路基层技术——蜂巢-再生级配碎石复合基层技术。首先对蜂巢格室及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建废”再生骨料的杂质含量、吸水率、压碎值均较天然石材差;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蜂巢-再生级配碎石复合基层和普通级配碎石基层的力学响应,结果显示蜂巢约束系统的加入能够有效提升级配碎石基层的整体模量和承载能力;通过试验路铺筑,总结了蜂巢-级配碎石复合基层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发现蜂巢-级配碎石复合基层在特定条件下基本可以替代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蜂巢-级配碎石复合基层施工快速便捷,并且能够节约工期和资源,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场景广泛。  相似文献   
610.
为探明再生细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促进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文章通过试验研究,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针对不同强度等级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研究再生细骨料替代率对混凝土主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再生细骨料替代率增大,普通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降幅约10%~30%,而高强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最大降幅则小于10%;普通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随再生细骨料替代率的增加而降低,降幅约5%~16%,而高强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受再生细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影响较大,最大降幅接近20%;普通再生细骨料混凝土静力弹性模量随再生细骨料替代率增大而降低,且下降趋势明显,最大降幅达38%,而高强再生细骨料混凝土静力弹性模量受再生细骨料替代率增加影响较小;通过回归分析,分别提出再生细骨料素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及静力弹性模量的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