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1篇
  免费   459篇
公路运输   2590篇
综合类   1477篇
水路运输   328篇
铁路运输   701篇
综合运输   33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基于理论分析建立破碎岩体注浆加固体力学模型,通过室内试验制作加固体试样并开展单轴抗压试验,分析破碎岩体含量、破碎程度、界面粗糙程度以及注浆材料黏结性能等因素对加固体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注浆加固体试样在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其内部石块基本保持完整性,破坏主要产生在交界面以及注浆材料内部;当VBP较大时,在碎石体的阻隔作用下,破裂面无法一次性产生,且多为剪切型破坏;当VBP较小时,压缩破坏过程中直接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破裂面,且多为拉断型破坏;对于未加固的破碎岩体,其强度随VBP增加而减小,且强度离散程度较大;加固后其强度随VBP的增大而增大,整体强度大幅提高,同时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加固体强度随碎石数量的增加而减小,二者的线性相关性不显著;加固体强度随着注浆材料黏结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交界面体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交界面体密度与黏结强度相互影响,总体强度是二者耦合作用的结果。基于加固体力学模型以及单轴抗压试验数据提出了加固体强度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破碎岩体含量、破碎程度、界面粗糙程度以及注浆材料黏结性能等因素对加固体强度的影响。通过与实际试验数据比较,证明了该公式可以较好地对破碎岩体加固强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12.
高速公路路堤边坡冲刷防护临界高度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前高速公路边坡冲刷防护设计往往千篇一律,不论路堤高与低,一个统一模式,需要防护的地方未能很好地防护,而部分不需防护的地方都大量设计了防护工程。为此,本文结合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工程实际,采用试验观测与调研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江苏地区降雨条件下,高速公路边坡坡长对坡面冲刷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了江苏省高速公路路堤边坡冲刷防护的临界高度,这样可以划分不同防护类型适应的路堤高度。文中一些有益的数据和结论,可供今后高速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13.
通过对湘黔复线、电化工程K20 026~ 100新填路堤施工中发生滑坍病害的分析及检算,查明了路堤变形的直接原因,同时检算得出地基承载力的安全系数、路堤填筑的临界高度、安全边坡坡度。该类病害实例值得在工程的设计、施工环节关注。  相似文献   
914.
填石路堤与土石路堤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爱国 《中南公路工程》2003,28(1):66-67,73
通过京福国道主干线徐州东绕城调整公路的工程实践,介绍了填石路堤与土石路堤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方法。将填石路基摊铺层分为粗粒层和细粒层两层;引入布设测量观测点手段,对松铺厚度和压实度的判定给出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15.
分形理论在地下工程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分形理论的原理提出了岩体质量评价的一种方法,并把该方法应用到某地下工程的岩体质量评价中。结果表明,分维数D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岩体质量的特性,可以作为岩体质量评价的一个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916.
爆破动力对岩石边坡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晓新  李玉河 《隧道建设》2003,23(6):15-17,30
就爆破动力对岩石边坡稳定的影响及岩石力学参数与爆破动力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控制爆破动力影响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17.
本文主要论述了对处于膨胀土地段的公路边坡采用种植刺槐和香根草的生物技术进行治理和防护的方法,并将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918.
为探究青藏高原公路边坡在不同植被防护措施下的侵蚀规律,提高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采用野外冲刷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公路边坡在裸坡、三维网植草、人工铺草皮等不同植被防护措施下的产流产沙特征,分析了不同措施下的防护效率与拦沙机理。试验结果表明:3、8L·min-1冲刷流量下的平均初始产流时间分别为225.50、163.27s,初始产流时间与流量和植被盖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8L·min-1冲刷流量下的产流稳定时间较3L·min-1提前了约2min;植被措施的拦沙效应主要体现在对粗颗粒泥沙的拦蓄上,边坡产流量和产沙量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减小;植被措施拦截径流效率和拦截泥沙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5.7%、53.5%;综合防护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74%盖度三维网植草、37%盖度三维网植草、中部铺草皮、上部铺草皮、裸坡,建议采用以草皮为骨架配以三维网植草的边坡植被综合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919.
结合某公路实例,采取降水模拟器与土壤侵蚀槽构建模拟公路边坡,在各项基本参数正确标定的基础上,对其径流量与土壤侵蚀程度进行试验测定,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得出草席可以很好的防止公路边坡发生水土流失的结论。  相似文献   
920.
为阐明高寒高海拔地区高等级公路边坡侵蚀规律,为防治公路边坡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以青海省共和至玉树公路路基裸露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冲刷试验分析了汇流对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边坡的侵蚀规律与防护策略。分析结果表明:6.0、10.0、14.5L·min-1流量下产流时间较3.5L·min-1流量下产流时间分别提前了23.83、107.63、108.13s,冲刷流量越大,产流时间越短;3.5、6.0、10.0、14.5L·min-1流量下总产沙量分别为14.65、20.42、43.61、32.20kg,产沙量先增大后减小;累积产流量与累积产沙量的关系满足幂函数形式;冲刷流量与侵蚀产沙量呈显著正相关。可见有效减少路面径流是减少高速公路边坡侵蚀量的关键,配套排水措施应具有迅速将路面汇流汇集排出的功能;高寒高海拔地区边坡防护应减少圬工防护措施,在边坡植被恢复时应采用合理的覆盖措施及固土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