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6篇 |
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2篇 |
综合类 | 78篇 |
水路运输 | 101篇 |
铁路运输 | 31篇 |
综合运输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缓和曲线作为一种空间过渡曲线,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旅客舒适性。介绍了利用缓和曲线边界条件确定其代数方程式的一种通用方法:根据边界条件列出曲率待定方程,并利用曲率边界条件确定出缓和曲线曲率方程,然后对曲率方程二次积分得到缓和曲线的方程。此方法适用于推导缓和曲线方程,可为公路缓和曲线线形设计提供参考。采用此方法设计出了一种连接直线与直线的新型缓和曲线,并建立5种不同工况,以横向加速度及其时变率为评价指标,对新型缓和曲线和回旋线进行了行驶动力学性能评价,通过比较分析得出这种新型缓和曲线在行驶动力学性能上明显优于回旋线,为高速公路缓和曲线的线形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2.
考虑凹槽与凹坑织构之间的协同润滑效应, 在曲轴轴承表面设计了抛物线凹槽-球形凹坑复合织构, 以改善轴承的润滑性能; 为了分析抛物线凹槽-球形凹坑复合织构对曲轴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 基于平均Reynolds方程和Greenwood-Tripp微凸体接触方程构建了曲轴轴承的混合润滑模型, 并采用质量守恒的边界条件处理油膜的破裂和再形成行为, 分析了凹槽织构、凹坑织构与凹槽-凹坑复合织构的摩擦学性能, 研究了凹槽-凹坑复合织构的分布位置和结构参数对轴承承载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凹槽-凹坑复合织构具有高于凹槽织构的承载力和低于凹坑织构的摩擦力; 存在最优的凹槽宽度为1.3mm, 凹槽面积率为0.7, 凹槽最大深度为25μm, 凹坑数量为6, 凹坑面积率为0.7, 凹坑最大深度为20μm, 使得轴承量纲为1的承载力最大; 存在最优的凹槽宽度为2.6mm, 凹槽面积率为0.7, 凹槽最大深度为30μm, 凹坑数量为15, 凹坑面积率为0.7, 凹坑最大深度为35μm, 使得轴承量纲为1的摩擦力最小; 当凹槽-凹坑复合织构的分布位置、结构参数取最优值时, 相对于无织构轴承而言, 轴承的承载力提高了4.1%, 摩擦力减小了19.6%。 相似文献
183.
在内燃机曲轴系统的径向滑动轴承表面设计了球形凹坑织构, 以改善润滑性能; 为了获得最大的轴承承载力和最小的摩擦因数, 提出了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和遗传算法的混合进化优化方法, 构建了径向滑动轴承球形凹坑织构的优化模型, 对凹坑织构的分布位置和结构参数进行了全局寻优, 得到了给定工况下最优的织构角度和最大深度; 为了求解径向滑动轴承的承载力和摩擦因数, 考虑曲轴和轴承表面粗糙度对油膜流动的影响, 采用质量守恒的JFO空穴算法处理油膜的破裂和再形成行为, 基于平均Reynolds方程和Greenwood-Tripp微凸体接触方程构建了球形凹坑织构径向滑动轴承的混合润滑模型, 分析了球形凹坑织构的分布位置和结构参数(数量、面积率和最大深度) 对径向滑动轴承承载力和摩擦因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径向滑动轴承的承载力和摩擦因数是凹坑面积率的单调函数; 存在最优的凹坑织构角度和最大深度使得径向滑动轴承的承载力最大与摩擦因数最小; 当偏心率由0.3增加到0.7时, 轴承承载力的提升量由13.38%下降到0.62%, 摩擦因数的降低量由0.73%逐渐下降至负数, 因此, 当偏心率较小时, 球形凹坑织构能够有效降低径向滑动轴承的摩擦因数, 增大承载力, 当偏心率较大时, 球形凹坑织构无益于轴承摩擦因数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4.
介绍了V形桥墩连续刚构梁拱组合桥的设计构思及特点,重点计算了墩身尺寸及边界条件对整个结构的影响.通过优化计算提出了解决方法,巧妙的解决了收缩徐变次内力和温度次内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本桥系梁与拱肋的横向刚度比为1 926:1,系梁的刚度对拱的横向稳定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主梁主要收缩徐变完成后成拱以及对吊杆进行二次调索的施工方法成功的解决了刚性系杆柔性拱的横向稳定问题,本文设计方法和结论对同类型桥梁设计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5.
韩华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13-17,48
本文根据传热学理论,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水火弯板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给出了水火弯板数值分析的边界条件。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该数值模拟可靠,反映了水火弯板温度场分布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6.
机械密封环热-结构耦合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就机械密封环的热-结构耦合分析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分析的难点在于确定端面复杂的边界条件,提出了隔离体和整体接触耦合两种解决方法,重点介绍了整体接触耦合法中热流密度载荷的添加思路和方法.通过两种方法的算例对比,说明整体接触耦合法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87.
研究了有界区域内变系数热传导方程的反源问题.与其他模型不同,此模型中的边界条件是Wentzel型边界条件.在关于空间变量积分的附加条件下进行反演,此类附加条件有利于避免单点观测数据下随机性高、误差大的问题.首先,应用变分理论的方法,研究了方程解的正则性;其次,应用H9lder不等式、Young不等式以及Friedrichs不等式,证明了仅与时间相关的源项系数的唯一性.结果表明给定的附加条件是充分的,能够反演出未知的源项系数. 相似文献
188.
介绍了波动法和振动法的计算原理和使用方法,用这两种方法计算人工地震波,分析两种方法的区别。结果表明:波动法和振动法的计算数值和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波动法可以反映波动传播的时间效应,振动法不能反映波动传播的时间效应,但振动法计算步骤简便,精度可以满足要求;建议在地下结构动力分析中使用振动法。 相似文献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