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78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本文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成功的扩增了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该法首先从人肝癌细胞中提取信使核糖核酸,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生成cDNA,以此CDNA作为PCR的模板,利用人工合成的两个特异引物,进行35次循环的扩增。电泳结果表明,扩增片段的大小约为600 bp,与文献结果一致,为该酶基因的表达及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3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和20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胸液中结核杆菌的65KDa抗原蛋白编码基因的特异DNA片段。结果表明,其检出率为78.13%,并具高度特异性。提示PCR扩增DNA技术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早期、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利用PCR介导的半酶促半化学法人工合成经改造的广谱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方法 将基因依据其限制性内切酶切点分为左中右三个区段。化学合成若干寡核苷酸小片段,利用PCR的方法介导寡核苷酸小片段之间的连接。最后将三条基因区段基因区段组合为完整的基因。结果 各区段及全基因的序列经测定与设计方案相符。结论 广谱细胞茵子基因的成功合成为将来的表达与应用研究创造了条件,同时证明PCR介导的人工基因合成法是一种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对诊断结核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42例结核性关节炎与 2 0例非结核性关节炎的关节积液分别应用抗酸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和PCR检测。结果  42例结核性关节积液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 :镜检法 1 9 0 % ,培养法 38 1 % ,PCR法 66 7% ,后者显著高于前二者 (P <0 .0 1 )。 2 0例非结核性关节积液抗酸染色镜检和分离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PCR阳性率 1 0 %。结论 PCR技术检测关节积液中的结核杆菌具有快速、敏感和高效等优点 ,对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检测胸液脱落细胞 p53基因突变在恶性胸腔积液 (MPE)诊断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用 PCR- SSCP分别检测了 1 9例MPE及 1 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中新鲜脱落细胞标本的抑癌基因— p53基因 5~ 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 ,并与正常胸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7例 MPE有 p53基因突变 ,突变率为 36.84%。其中5例发生在第 5外显子 ,2例发生在第 7外显子 ,第 6、8外显子未检出突变 ,有 2例突变检出早于临床病理诊断。结核性胸液无 1例突变。结论 提示 p53基因突变在 MPE脱落细胞中较常见 ;PCR- SSCP分析胸液脱落细胞中 p53基因突变可以作为 MPE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在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DAI)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DAI后30min组、DAI后6h组、DAI后12h组、DAI后24h组、DAI后7d组,每组各6只。采用大鼠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作DAI模型。在预定时间点取大脑皮质、脑干进行HE染色、银染及PAR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阳性细胞计数法进行半定量统计,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光镜下银染可见大鼠DAI后脑皮质及脑干存在轴突回缩球,HE染色可见不同程度的轴突肿胀、神经细胞核固缩、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间隙增大。上述形态改变在DAI后12h至24h达到高峰。PARP-1在正常对照组脑皮质、脑干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细胞核内有少量阳性表达。在DAI组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以胞核阳性表达为主,同时存在胞质阳性表达。DAI后30min时脑皮质及脑干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12h达到高峰,24h开始下降,到7d时脑皮质阳性细胞数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脑干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RP-1在DAI后皮质与脑干呈明显规律性表达;其变化规律与皮质和脑干的结构变化呈同步性动态改变;PARP-1可能在DAI后的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S)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SAH组(n=32)和3-AB(n=32)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并给与大鼠腹腔注射3-AB(30mg/kg),于2次注血后3、5、7、14d处死取材,光镜下观察SAH后脑基底动脉形态变化;ELISA检测脑组织中PARP和MCP-1、hsCRP的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基底动脉NF-κ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模型建立后第5天,大鼠基底动脉痉挛程度达到峰值[(30.47±3.89)%],基底动脉管壁厚度和管腔内径分别为(16.44±1.32)μm和(178.21±11.13)μm,脑血流量减少近60%(P<0.01),基底动脉NF-κB在胞质及核内表达明显增强,脑组织中PARP含量显著升高(P<0.01),MCP-1、hsCRP含量亦显著增高(P<0.01),分别为(365.29±28.08)pg/mL和(402.16±48.99)ng/mL;与SAH组比较,3-AB干预5d后,大鼠基底动脉痉挛程度、管腔狭窄、管壁增厚明显缓解(P<0.01),其值分别为(22.65±3.21)%、(14.89±1.27)μm和(198.56±10.91)μm,脑血流量明显增加,基底动脉NF-κB在胞质及核内表达明显降低,脑组织中PAR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脑组织MCP-1、hsCRP含量显著下降(P<0.01),分别为(126.51±18.67)pg/mL和(285.39±39.07)ng/mL。结论PARP抑制剂3-AB能够减轻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抑制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9.
应用 PCR技术 ,分别以 2个健康成人末梢血白细胞染色体 DNA为模板 ,扩增出人神经营养素 - 3( h NT- 3)成熟蛋白基因 ,并克隆至原核质粒 p UC1 9中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将所得序列与 Gen Bank提供的序列 ( M6 1 1 80 )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一序列与已知序列完全一致 ,另一序列中第 1 41、2 0 4和 2 1 9位碱基发生了改变 ,但改变的碱基不影响其编码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60.
比较了PCR、涂片法、OT试验及胸膜活检4种方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PCR法灵敏度为48%,显著高于其它诸法(P<0.05或0.01),其特异度为91.6%,与其它诸法接近(P均>0.05)。PCR法具有快速、灵敏、简便及不依赖结核菌培养等优点,应作为胸腔积液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但其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达52%和8.4%,致其可信性受限。本文对产生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