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32篇
综合类   95篇
铁路运输   31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介绍了新型通勤电动车车轮磨耗发展趋势的调查结果,研究了车轮踏面适度(或轻微)的下凹磨耗是否对车辆运动特性构成影响等问题。为改善车轮管理方法,提高车辆检修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2.
理想通勤时间对住址选择及职住关系、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和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等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为案例,研究了理想通勤时间的分布及其与实际通勤时间的差异,并基于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理想通勤时间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理想通勤时间在[10,20)min区间所占比例最大,并不总趋于0,这印证了通勤出行具有一定的正效用.71.3%的通勤者对实际通勤时间不满意,期望缩短通勤时间,仍有8.4%的通勤者的理想通勤时间大于实际通勤时间.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居住区位对理想通勤时间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不同公共交通类型乘客的出行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实现公共交通通勤乘客准确辨识,有助于获取精细化的公共交通出行特征,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乘客的出行需求.基于北京市公共交通刷卡和线站数据,对公共交通多源数据进行关联匹配并提取出行链.利用北京市连续1个月的公共交通刷卡出行数据,采用多层规划理论构建了个体出行知识图谱,提取了出行天数、出行空间均衡度等7类特征指标.通过RP调查获得乘客出行行为类别.以特征指标为输入,乘客分类为输出,构建了面向公共交通乘客分类的BP神经元网络模型.验证表明,模型平均分类精度为94.5%,Kappa系数为0.879.本文研究有助于准确识别不同类别的公共交通乘客,为优化公共交通运营及公共交通精准化服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4.
公交通勤人群是公交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通勤出行特征是制定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公交规划、优化与运营管理的数据基础.针对传统以"车"为研究对象的碎片化公交通勤出行特征分析方法,基于公交IC卡与GPS数据,从公交乘客"人"角度出发,系统分析提出了公交出行链特征、区间客流不均衡系数、职住平衡水平及线路黏性系数4个维度指标参数计算方法.以重庆市主城区连续5个工作日47条代表性线路的公交乘客为例,对通勤出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通勤客流换乘次数较少、长线公交客流需求较大、职住平衡水平较高、约1/4的通勤出行者对线路选择具有较强黏性.  相似文献   
125.
基于居民调查与爬取的数据,梳理上海市中心城公共交通为主体的通勤出行链,并分析其主要出行时空区间,从中提取以公共交通为主的4类典型通勤出行链,探究不同公交出行链服务的通勤出行距离分布、出行耗时差异及起讫点在中心城的圈层分布特征.而后采用公交小汽车行程时间比指标,对不同距离区间内典型公交出行链的服务效率及服务竞争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6.
为挖掘公共交通通勤出行精准化特征,从追踪出行链的角度出发,利用公交与轨道多源数据研究常乘客通勤出行提取方法。通过选取潜在职住地设置高频职住地集合,提出公共交通常乘客职住地识别算法,结合出行链起讫站点与职住地空间信息匹配提取通勤出行链,并将常乘客出行分为home-work通勤、work-home通勤和非通勤出行。以北京市“回天地区”公交与轨道出行链数据为例,提取常乘客通勤出行。结果表明:常乘客职住地识别率达到85.9%,常乘客通勤出行和非通勤出行在出行时空分布和出行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通勤出行提取可为北京市面向常乘客开展“预约出行”并分析其出行需求动态特征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7.
用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理论分析出行行为,建立了工作者通勤出行活动模式选择行为模型.采用多项Logistic方法研究了1695个样本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对4种典型出行模式(HWH+,HW+WH,HWHWH,HWH)选择行为的影响,其中HWH+表示上下班途中有其他停留,HW+WH表示工作中外出(不含回家)并返回单位,HWHWH表示工作中回家并返回单位,HWH表示工作中无外出模式.结果表明,以HWH为参照,女性及家庭工作人数多的个体较多选择HWH+模式;私营及个体职业者、受教育程度高及有驾照的个体较多选择HW+WH模式;工人、服务员、职员以及年龄40岁以上、家庭中高收入、居住在中心区的个体较多选择HWHWH模式.  相似文献   
128.
129.
中国大城市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空间形态以及对应的就业-居住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嬗变。职住分离正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本研究基于过剩通勤框架提出一种动态的Brotchie三角形模型研究方法,为快速城镇化发展中的中国城市通勤效率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借助南昌市城市居民出行调查中获得的大样本的通勤、就业等数据,为城市的职住平衡、通勤效率评价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并对动态Brotchie三角形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证明,以过剩通勤框架下的动态Brotchie三角形模型和通勤节省、标准通勤节省指标评价快速城镇化大城市的通勤效率,相较职住比、过剩通勤率等指标更加有效并且有利于跨时间、跨城市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30.
通勤交通问题是困扰大城市发展的普遍难题,城市通勤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是建设高质量交通体系、人民满意交通的关键点。通过手机信令数据进行职住地识别,获取通勤OD数据,分析北京市总体职住分布和通勤交通特征,深入挖掘45 min通勤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聚焦重点地区,对北京市大型居住组团、重点就业功能区以及新城地区职住分布和通勤交通特征进行分析,剖析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与建议:1)提高区域内用地混合度,提升区域职住平衡水平;2)提高新城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运行组织水平;3)持续推动新城产城融合发展,推动新城基础设施完善优化和公共服务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