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949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缪华 《水上消防》1999,(12):6-12,20
澳大利亚生产高速双体渡船是全世界闻名的。1990年初夏,74m长的穿浪双体船“高速大不列颠”号,在它驶往欧洲作交船流行时打破了横波大西洋的速度记录,这件事闻名于全世界。同时,澳在利亚船厂已为世界各国建造行多渡船。  相似文献   
172.
亚洲     
《中国船检》2007,(5):7-8
亚洲船东认为新造船高价将持续5年;韩国政府推动自2010年起淘汰单壳油轮;日韩造船业拒绝在华总装;韩船企散货船市场重开张引关注;印度巴拉提船厂成功收购英国天鹅猎人船厂.  相似文献   
173.
2007年1月1日,据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该省7家主要造船企业2006年交付使用船舶76艘,计312.6万载重吨,与上年相比增长57.91%,这标志着江苏造船业再创新高,并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74.
《船舶工程》2011,(2):99
从2003年成立至今八年,太平洋造船集团实现了年产值从零到过百亿的飞跃,成功交船200余艘,以新生力的姿态,为中国造船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作为民营造船业的发展代表,太平洋与中国造船业共同见证了中国船舶业超越日、韩成为世界第一,成为国有造船企业的有力补充。早在成立之初,太平洋造船就确立了将简单产品做到极致,做细分市场领导者的发展战略,并通过集团下属的大洋和浙江船厂的差异化定位实现了这一诉求。太平洋大洋船厂的精细化管理使得大洋成为最高效的船厂之一,而太平洋浙江船  相似文献   
175.
《中国修船》2011,(2):51-51
《中国修船》是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修船行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面向国内外航运界、修造船业、科研院所及相关的船舶配套厂发行,订户遍及全国。  相似文献   
176.
2011年7月15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62次会议通过了国际海运温室气体(GHG)减排措施强制性规定的MAR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该修正案将于2013年1月1日起生效,确定了新船设计能效指数(EEDI)和船舶能效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177.
《船舶工程》2007,29(3):I0002-I0003
2007年4月25日在由英国劳氏船级社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中国国防科工委负责船舶行业管理的张相木副司长介绍了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和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有关情况.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对造船业的宏观调控,鼓励创新,提高效率,促进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为中国船舶工业在新的发展阶段指明方向,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8.
法拉 《珠江水运》2013,(20):47-47
作为韩国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包括造船业在内的韩国五大主力船业5年内将被中国追平,而韩国政府和有关企业正为此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79.
《船艇》2006,(10):79-80
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韩国船厂承接的8000TEU及以上集装箱船手持订单已达109艘(世界合计173艘);其中。现代重工38艘。现代三湖重工23艘。三星重工31艘。大宇造船海洋17艘。  相似文献   
180.
钟合 《珠江水运》2014,(18):20-21
近年来,北极航线破冰而出,不少公司看准机遇,纷纷试水北极航道,尝试能源运输。与此同时,极地船舶建造也随之升温。一时间,北极航线成为炙手可热的“黄金水道”,也给世界造船业带来无限畅想。那么,目前极地船舶的设计、建造领域呈现出怎样的格局?未来哪些船型将更适合在北极航行?中国如何抓住此次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