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43篇
公路运输   107篇
综合类   92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475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掺和废旧轮胎橡胶颗粒(TDA)改良道砟具有降低道砟磨耗、缓解废料处置压力、便于施工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道床改良措施。采用动三轴试验和激光扫描方法,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TDA掺量(体积比)对TDA一级道砟混合集料动力性能的影响及道砟颗粒几何形状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DA掺量的增加,混合料试样轴向应变增加、动弹性模量降低、阻尼比增加,且道砟破碎率降低;TDA掺量为10%时,可在保证混合料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道砟颗粒破碎率;循环荷载作用下道砟主要在尖角、棱边及表面发生局部破坏,颗粒整体形状特征变化较小;与不含TDA试样相比,TDA掺量为10%试样的道砟颗粒局部特征综合系数减小16%,TDA可有效降低道砟颗粒局部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692.
有砟轨道在施工阶段存在大量的钢轨接头会加剧轮轨间冲击和振动,造成钢轨伤损,影响轨道平顺性,不利于工程车辆行车安全,合理的道床刚度能减缓钢轨接头处轮轨间的冲击作用,改善临时轨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以21 t轴重平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车辆-钢轨接头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钢轨接头区轮轨动力响应,分析道床刚度对轮轨冲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轨接头区的轮轨冲击较为显著,其轮轨垂向力比非接头区增大约1.4倍。随着道床刚度增加,轮轨垂向力呈非线性增加趋势,钢轨和轨枕的垂向加速度和垂向位移均呈减小趋势,道床刚度为170 kN/mm时,轮重减载率最大值为0.63,接近我国规范的允许限值0.65;道床刚度小于45 kN/mm时,钢轨和轨枕的位移均超出了我国规范允许值(2.5 mm和2.0 mm)。因此,施工阶段应对道砟进行合理的捣固,宜将道床刚度控制在45~170 kN/mm。  相似文献   
693.
为提高隧道衬砌空洞检测效率、指导隧道衬砌空洞自动敲击检测装置研制,开展隧道衬砌空洞敲击回声特性研究。依托我国双线隧道结构形式建立隧道衬砌声-结构耦合模型,以边长分别为0.4,0.6和1.0 m、衬砌厚度分别为0.05,0.15和0.35 m的9种空洞为重点,仿真分析敲击力、敲击点位置、空洞边长和衬砌厚度与衬砌回声声场分布特性间的关系;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仿真模型参数设置及仿真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空洞边长越大或空洞处衬砌厚度越小,基频越低;9种空洞的振动主频在318~1 837 Hz,计算时按200~2 000 Hz取值,该范围下隧道空间内声模态对隧道衬砌敲击回声声场分布影响较小;为识别边长0.4 m、衬砌厚度0.15 m的最小空洞,敲击力幅值应不小于5 kN,脉冲宽度应不大于0.3 ms;回声采集传感器应布设在距敲击点不大于1.0 m,且与敲击点轴线夹角不大于30°的范围内;面积不小于1.0 m2、衬砌厚度小于0.20 m的空洞,其敲击回声声压级超过50 dB,空洞特征易于识别。  相似文献   
694.
探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容易受外部环境干扰,城市中复杂的地下市政设施进一步增加了空洞的识别难度,目前利用时域振幅特征图不能全面反映空洞病害的结构和介电参数,自动识别时容易出现误判和漏判。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探地雷达信号中的多维信息,提升城市空洞自动识别的精度和效率,考虑提取反射信号特定时刻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特征,通过特征融合解译改善空洞的识别精度。首先使用希尔伯特变换将信号从时域转换为时频域,在时频域计算得到特定瞬间的振幅图(IA)、频率图(IF)和相位图(IP),建立包含原始特征图(OP)的4个单特征数据集;然后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方法分别将IA+IF、IA+IP、IF+IP、IA+IF+IP融合,其中图像的高频部分采用最大值融合规则,低频部分采用均值融合策略,建立4个特征融合数据集;最后使用YOLOv7算法在8个数据下进行训练,对比研究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在IA+IP和IA+IF+IP数据集下训练的模型,相比OP数据集下性能均有所提升,其中IA+IP数据下训练的模型表现出最佳的性能,相比OP数据集模型的精确率提升5.0%,召回率提升7.6%,F1值提升7.8%,AP_0.5提升5.9%。该...  相似文献   
695.
道砟颗粒表面清洁度分别取0.17%、0.50%、0.70%、1.00%,通过室内实尺模型疲劳试验,分析500万次疲劳荷载作用下聚氨酯固化道床沉降、道床静态模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轨枕与道床的黏结性能。结果表明,当道砟清洁度超过0.50%后,聚氨酯固化道床沉降明显增大,道床静态模量无明显变化,轨枕与道床黏结性能变差。建议聚氨酯固化道床施工时,在道砟装载、运输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道砟二次污染,上砟整道时采取少捣多稳工艺,确保固化道床浇注前道砟清洁度在0.50%以内。  相似文献   
696.
为促进有砟轨道道床修理由周期修向状态修转变,亟需发展碎石道床状态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从碎石道床电磁特征、状态识别方法及检测技术应用状况进行分析总结,选择高频地质雷达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探讨道床雷达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构建雷达信号时频特性表征指标,采用不同脏污程度样本进行标定可实现道床状态量化评价;雷达信号频域面积、信号扫描面积、信号时间轴交叉点数等3个表征指标敏感性强;收集多场景雷达数据并开展标定试验是建立道床状态量化评价标准的重要手段;开发车载式测试系统、建立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科学化制定道床修理策略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97.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深度学习的船舶目标检测技术的检测精度,在无锚框中心点检测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空洞编码器和特征金字塔的改进中心点船舶检测算法。采用Res Ne Xt-50网络对船舶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引入基于空洞残差的空洞编码器(DE)增大32倍下采样特征图的感受野,生成覆盖多个目标尺度的特征图,并采用特征金字塔网络(FPN)进行上采样,在上采样过程中融合空洞编码器生成的32倍下采样特征图和原16倍、8倍和4倍下采样特征图,从而提取到更丰富的船舶特征信息,提升船舶检测效果。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度下的船舶检测平均精确率相比原算法具有较明显的提升,相比SSD和YOLOv3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优势。  相似文献   
698.
针对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上有砟轨道梁端周期不平顺的形成机理及演变规律开展研究,重点分析环境温度对轨道周期不平顺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一种能快速检测有砟轨道枕下道床支承状态的方法 (BDS法)。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荷载引起的梁端道砟滑移流变会导致梁端道床支承刚度不足,引起轨枕局部空吊,导致梁端轨道高低周期不平顺,且环境温度变化量越大,梁端轨道高低不平顺变化量越大;32 m简支梁有砟轨道梁端周期不平顺会引起脱轨系数最大值增加25.4%,平均值增大11.9%,轮重减载率最大值增大178.68%,平均值增大130.27%。BDS法可实现枕下道床支承状态的快速无损检测,可与小型捣固机配合对高铁有砟轨道梁端周期不平顺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699.
有砟轨道结构约占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的75%,铺设于桥、隧等刚性基础条件下的有砟轨道存在道床振动大、劣化速率快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梁端、过渡段等特殊区段,通常还存在因有砟道床厚度不足而导致的轨下刚度大、弹性差等现象。国外对此通常采用铺设道砟垫的方式以达到增强道床弹性,减少道床劣化等目的。对比分析国内外道砟垫的相关技术标准,指出各国试验方法的差异;对道砟垫减振降噪、延缓道床劣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道砟垫试验方法、减振机理、延缓劣化作用、材料创新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00.
以中兰客专某车站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胶黏道砟道床过渡段的车辆-轨道-路基空间耦合模型,分析列车双向行驶时不平顺激励下折角沉降差异值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折角沉降差异值增大时,列车从无砟轨道至有砟轨道钢轨垂向振动位移与轮轨力增大幅度明显大于反向行驶;上行和下行钢轨垂向位移最大峰值点均处在折角沉降起点9 m的位置,而车体垂向加速度、轮轨垂向力上行和下行其峰值点位置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