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01.
12月11日,郑和研究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会上发表题为《大力弘扬郑和精神,促进航海和海洋事业全面发展》的讲话。 相似文献
202.
203.
2005年6月,《船舶工程》编辑部特邀原海军装备部部长郑明将军撰写了“郑和宝船复原考析”一文。本期发表他的“‘哥德堡号’古船考察归来”,作为系列研究奉献给读者。2006年,我们将在上海迎来这艘西方仿古帆船,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令人期待的海上盛事。 相似文献
204.
600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在郑和下西洋600年后的今天,国内最大的内河航运集团——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响应国家建设航运强国的号召,弘扬郑和精神,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将长江航运全面建成世界内河航运第一的宏伟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长江航运的作用?如何采取措施实现世界内河航运第一的发展目标?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经理刘锡汉先生。关注长江:重视和开发黄金水道记者:近两年,国家提出要高度重视水运,充分利用黄金水道,大力… 相似文献
205.
由近20年来作者对沉船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入手,分析和研究了太仓元明两代沉船遗址的4种类型和10个案例,指出太仓沉船的性质、地域和时代特征,推证元明之际太仓刘家港的状况以及郑和下西洋选择刘家港的原因.对今后进一步开展航海史考古,特别是古沉船考古的可行性作出预测,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6.
朱光立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71-75
文章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所刻碑文内容的详细分析,解读了碑文内容中永示万世思想,认为郑和期望通过金石的坚固不朽来延续自己的辉煌功业,将自己的功勋与精神永示万世,并探析了这一观念背后的悠久历史与丰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7.
208.
在中国海洋贸易发展历史的长河中,有明一代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中外史家对明朝海外贸易的历史格外重视,所研究的范围和课题几乎囊括或涉及这一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明初的郑和下西洋到明中期朝贡贸易的转型与逐渐衰微,从葡、西、荷、英等欧洲早期殖民贸易商人的东来到澳门开埠,从明隆庆年间的福建月港开港到中国私人海商集团的崛起,无所不及.诚然,在过去的这半个多世纪内,中国大陆史学界在此领域贡献良多,弥补了诸多学术研究方面的空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此同时,海外学术界同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值得国内同仁重视和借鉴.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系主任郑永常教授的近著<来自海洋的挑战--明代海贸政策演变研究>,即为其中的一部难得的学术佳作. 相似文献
20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1):78-78
中科院院士、我国名船舶工程专家杨槱教授九十华诞之际,其新《郑和下西洋史探》出版了。杨槱教授是国际名的造船学家,他不仅为我国造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是中国造船科技发展史研究的奠基,在海内外造船科技界享有盛誉。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杨槱教授以科学和理性的思维对历史事实进行研究的治学精神,无论是对探究我国船舶与航运历史,还是对现代船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都有特殊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10.
何国卫 《船舶设计技术交流》2004,(4):8-12
史籍记载郑和下西洋船队中长四十四丈尺,阔一十八丈的大型宝船,其体势巍然,巨大无比是可信的。从宝船船型特征出发作船舶技术分析后认为,历史上曾辉煌的宝船确实存在不少技术缺陷,郑和宝船是空前绝后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