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44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香菇多糖注射于小鼠皮下、观察其胸腺、脾脏重量改变及血浆、胸腺、脾脏CAMP、CGMP含量和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香菇多糖能增加小鼠胸腺的重量,对脾脏重量无影响;能增加小鼠血浆、脾脏及胸腺cGMP含量(P<0.05);降低胸腺及脾脏cAMP含量(P<0.05)。表明香菇多糖对机体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来自不同省份山药中多糖、水溶性浸出物成分的含量测定,为山药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数据,为山药GAP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冷浸法测定来自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份30份山药中多糖、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两成分含量以河南地区含量整体最高,山西次之,河北含量较低。结论:山药中成分含量不同与地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可将这两种成分作为考察山药道地性的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国产硒酵母硒在低硒人体的生物利用率,将克山病病区52例青少年随机分成3组,分别每日口服硒酵母硒200μg、亚硒酸钠硒200μg和普通酵母片共12周。于服硒前、服硒4和8周以及停硒8周时,采血测定硒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_(PX))活性。结果表明:①硒酵母硒在血浆和红细胞积蓄明显高于亚硒酸钠;②硒酵母硒在提高和维持血小板GSH_(PX)活性上优于亚硒酸钠;③以红细胞和血浆硒积蓄为指标时,硒酵母硒的相对生物利用率分别为556%和178%;以血小板和血浆GSH_(PX)活性为指标时,硒酵母硒的相对生物利用率分别为158%和116%。说明克山病病区低硒青少年对硒酵母硒的生物利用率高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4.
对河西走廊荒漠石生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筛选具有紫外线抗性及产紫外辐照保护物质的菌株.以菌株紫外辐照后的存活率和菌株胞外产物对大肠杆菌的紫外保护作用为标准,获得抗性菌株S06-11,并对菌株S06-11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S06-11经发酵培养后,发酵液用乙醇沉淀法提取,Sephadex LH-20柱层析纯化得到活性多糖EPS2.用硫酸-苯酚法和紫外吸收法检测EPS2的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通过检测EPS2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菌株S06-11与Arthrobacter sp序列相似性为97.95%,是Arthrobacter属细菌,该菌株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EPS2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8.1%、50.86%和40.08%,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性能,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黄芪多糖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体外观察大黄素、黄芪多糖单用与联合应用抗HBV的作用。方法以HepG2.2.15细胞为研究模型,选用干扰素α、拉米夫定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大黄素、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应用抗HBV作用的效果。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上清HBV DNA,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采用MTT法观察它们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大黄素的3个剂量组(12.5、25.05、0.0 mg/L)和所观察的时间点(3、69、d)对HBV DNA、HBsAg、HBeAg表现出剂量与时间依赖的抑制作用(P<0.05)。大黄素对HBV DNA抑制的半数抑制浓度为21 mg/L,对HepG2.2.15细胞半数细胞毒性浓度为40.66 mg/L,治疗指数为1.94。同时发现黄芪多糖各剂量组对HBV无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大黄素、黄芪多糖联合应用在疗效方面无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大黄素在体外对HBV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芪多糖无明显抑制HBV的作用,两药联用无明显协同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HBV PreS1相互作用蛋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利用Sos招募系统(SRS),构建含HBV PreS1基因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筛选人肝细胞与HBV PreS1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进一步探讨HBV侵入肝细胞的机制。方法以HBV ayw亚型全长质粒PCP10为模板,PCR扩增HBV PreS1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Sos中,构建诱饵质粒pSos-PreS1,将其转化cdc25酵母感受态细胞,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其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将pSos-PreS1分别与pMyr Lamin C、pMyr SB共转化酵母,证实诱饵蛋白无自激活作用。将pSos-PreS1与人肝cDNA文库共转化cdc25酵母感受态细胞,通过营养及温度选择性培养筛选阳性菌落,扩增阳性菌落目的基因并测序。结果成功构建了HBV PreS1基因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Sos-PreS1,筛选得到5个准阳性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其分别与人类钾通道调制因子1(KCMF1)、细胞色素C、VitD结合蛋白、人源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和人白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利用SRS筛选出5个可能与HBV PreS1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了解HBV侵入肝细胞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HBV preS1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探讨HBV preS1蛋白的功能.方法 以HBV ayw亚型全长质粒PCP10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HBV preS1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命名为T-preS1,以NcoⅠ和MluⅠ双酶切T-preS1后回收与酵母表达载体pSos连接,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后命名为pSos-preS1,经醋酸锂法将其转化酵母菌cdc25(a),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HBV preS1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显示HBV preS1基因在酵母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 pSos-preS1的构建为通过SOS招募系统(sos-recruitment system, SRS)筛选与HBV preS1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和进一步探讨HBV preS1蛋白在HBV致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黄芪多糖对巨噬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处理巨噬细胞,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24 h;将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siRNA转染巨噬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BC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油红O分析泡沫细胞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脂质堆积;[~3H]标记检测胆固醇流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剂量依赖性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泡沫细胞的形成,同时胆固醇酯(CE)/总胆固醇(TC)比值明显下降,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增加(P<0.05)。此外,研究结果显示,黄芪多糖使ABCA1蛋白表达增高(P<0.05),而抑制其表达后,黄芪多糖抑制的脂质堆积水平出现明显增加,同时伴随有胆固醇流出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能通过调节ABCA1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而影响巨噬细胞脂质代谢进程,提示其在易损斑块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用 CD35单抗阻断实验研究酵母菌活性物质 (yeast competence products,YCP)和酵母多糖(zymosan A,ZA)增强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 :YCP和 ZA组在 CD35单抗阻断前 RBC· C3 b RR率分别为 2 4 .73± 2 .72 ,2 2 .82± 3.6 6 ,与对照组 (12 .33± 1.0 7)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CD35单抗阻断后 RBC· C3 b RR率分别为 6 .4 5± 1.86、6 .4 5± 1.2 9,与阻断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提示 YCP和 ZA能增强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 ,其机理可能与红细胞膜上 CR1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氟中毒大鼠骨、软骨氨基多糖各组分含量,观察过量氟化物对大鼠骨、软骨氨基多糖代谢的影响以及硼、硒、氟宁和苁蓉等药物的抗氟效果。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氟中毒时大鼠软骨己糖醛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骨己糖醛酸和硫酸根含量低于对照。说明过量氟化物可影响骨、软骨氨基多糖代谢。从上述指标的生化改变来看,4种药物中苁蓉的抗氟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