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71篇
综合类   75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作用机理的主要是粘附理论,粘附是指材料彼此之间互相粘结时的物理作用。影响沥青与集料之间粘聚力的因素包括沥青与集料表面的界面张力、材料的化学组成、沥青的粘性、集料的表  相似文献   
102.
防水剂处理石料提高与沥青粘附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研究二者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提高粘附性是防治沥青路面水损害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玄武岩石质坚硬、致密、耐磨性强,能充分发挥集料间的嵌挤作用,但石料显酸性,与沥青粘附性差,容易在水作用下造成沥青膜的剥落,导致沥青路面的掉粒、松散、坑槽等水损害破坏。目前提高酸性石料与沥青粘附性常用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103.
在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中,清淤是消除内源污染的有效方法。合理确定疏浚深度,是消除内源污染的首要问题。通过视觉分层法、含量分析法及释放试验法,对沙河底泥污染物含量及释放量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将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超标或TN含量1 500 mg/kg或TP含量500 mg/kg作为底泥清淤控制指标的限值。按此标准确定清淤厚度为0.3~4.4 m,清除底泥约37.17万m~3,可清除TN 1 848.75 t、TP 825.62 t,有效清除了内源污染,为沙河后期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较好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04.
心圩江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建设基于“全流域综合治理、全产业链联合作战、全过程高强度投入”水环境治理模式,以保持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为出发点,强调保护生物群落完整性、稳定性。文章结合该项目建设实际,从提高防洪能力、提升水质标准、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介绍了该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并探讨了该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5.
针对东帝汶帝巴湾项目港池内潜在酸性硫酸盐土在疏浚吹填过程中的酸害问题,通过对施工区内酸土的地勘、调研、实验分析,明确了酸土的空间分布,根据土体内酸碱物质的成分占比,分析珊瑚砂与潜在酸土的混合特点,验证了经绞吸工艺处理后珊瑚礁区域疏浚料具有足够的自我中和能力,有效解决了项目潜在酸土的处置问题.  相似文献   
106.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通过在酸性石料与沥青中掺入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抗剥落剂,进行粘附性和抗老化试验的对比分析,确定卡洛胺抗剥落剂为适用于青海地区改善酸性石料与沥青粘附性的抗剥落剂,并由此确定了抗剥落剂的合理掺量.  相似文献   
107.
酸性水环境是常见的工程环境,对工程建筑物具有较强的酸性侵蚀。硫化矿物的水解和氧化作用对环境水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氧化作用。应用化学势力学原理,对硫化矿物在不同氧化条件下,酸性环境水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计算表明:在缺乏溶解氧的天然水中,也能满足硫化矿物氧化要求的氧逸度,并转变为硫酸盐,表生条件下硫化矿物是极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8.
张迎标 《珠江水运》2020,(1):105-106
分析城镇黑臭河涌污染产生的原因,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地质灾害等其他因素,明确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整治的具体措施,包括截污控源、底泥疏浚、建设污水处理厂、引水工程、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完善城镇污水处理机制等内容,旨在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酸性溶液作用下花岗岩力学特性损伤机制,在pH值分别为7、5、3的化学溶液中对花岗岩试件进行72 d饱和处理,然后对饱和试件和自然干燥试件进行三轴压缩试验、核磁共振试验、电镜扫描试验(〖WT5”《TNR》〗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WT5”BZ〗)及X射线衍射试验,并对比分析不同化学溶液作用下花岗岩试件三轴抗压强度损伤、变形特征及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1)花岗岩试件的三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黏聚力随酸性溶液pH值降低而减小,泊松比随着pH值的降低而增大; 2)在酸性溶液的腐蚀作用下,试件内斜长石及方解石等矿物成分的消耗导致试件内部结构疏松程度增加,强酸作用下伴有微裂隙产生; 3)与自然干燥状态下的试件相比,在围压20 MPa的条件下经pH=3的酸性溶液酸化处理后的试件,其偏应力峰值强度降幅达39.94%; 4)花岗岩在酸性溶液作用下,部分矿物溶解、迁出,使得孔隙结构不断劣化产生大量次生孔隙,且酸性溶液pH值越低,中、大孔隙占比越高。  相似文献   
110.
酸性环境下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加速试验的方法,研究酸性腐蚀条件下混凝土性能劣化规律,旨在建立一个合理的酸性环境下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预测酸性环境下混凝土寿命主要通过3种方式:1)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利用GM(1,1)模型预测其强度变化规律;2)根据Arrhenius定理构建预测模型,利用试验强度变化数据预测混凝土寿命;3)通过研究酸性环境下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变化规律来达到辅助预测的效果。结果表明: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或Arrhenius定理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酸性环境下混凝土进行寿命预测的准确性较高;同时提出了结合中性化深度变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