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篇
  免费   81篇
公路运输   753篇
综合类   420篇
水路运输   228篇
铁路运输   194篇
综合运输   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31.
转筒烘干机具备燃料消耗低、处理量大、经济性高等特点,其内部工艺流程不仅与传热传质有关,还涉及复杂的气固两相流动过程,尤其是针对形状特殊的非球形颗粒难度较大.文中采用离散单元法,提出一种处理大量纤丝状生物质颗粒碰撞过程的数值建模新方法.建立了颗粒在转筒烘干机内气固流动的数理模型,对实际转筒烘干机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与数值模拟,得出纤丝状颗粒的运动特性和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抄板结构(包含抄板高度和数目)如何变化,纤丝状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均呈现出正态分布的趋势;颗粒的平均停留时间随抄板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抄板数目的增加而增加,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32.
针片状指数对道砟直剪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针片状道砟在破碎情况下对道砟散体直剪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进行不同工况下道砟直剪试验,从道砟散体剪切强度、变形及破碎特性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 随着针片状指数增加,道砟散体直剪力学性能下降,包括抗剪强度和内摩擦角(100 kPa下当针状指数由0分别提高到20%、40%时,抗剪强度分别降低10.9%、16.8%;片状指数由0分别提高到20%、40%时,抗剪强度分别降低14.7%、22.3%;针、片状道砟总值由0分别提高到20%、40%时,抗剪强度分别降低12.4%、18.9%). (2) 随着针片状道砟含量增加,试样剪缩和剪胀量均降低. (3) 针片状道砟在直剪试验过程中易于发生破碎,且破碎类型多为整体断裂并伴随尖角破碎折断,显著影响有砟道床维修周期.   相似文献   
33.
通过差热分析及固化度测试确定了环氧片状模塑料的模压温度,通过螺旋流动长度试验确定了成型压力,通过热模内模塑料粘度变化确定了加压时机,进而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模压成型的最佳模压温度、加压时机、合模时间及保压时间。研究表明:ESMC的最佳模压工艺参数为:模压温度150℃、加压时机15 s、模压时间15 s、保压时间30 min。模压工艺参数对模压制品的表面质量有显著地影响,其显著性顺序为保压时间、模压温度、加压时机、合模时间。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静脉留置针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2名医护人员分为手卫生习惯良好组34名和手卫生习惯欠佳组28名,收集神经内科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583例,手卫生习惯良好组对305例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手卫生习惯欠佳组对278例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比较两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具有良好手卫生习惯的医护人员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时可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感染的发生率(P<0.05)。结论: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监督是降低静脉留置针感染的重要措施,应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35.
目的介绍一种优化的制备及检测胚胎显微操作用针的实用方法体系。方法移卵管制作是用普通毛细管在酒精灯上拉制,小砂轮断针,针口用酒精灯火焰稍处理后备用;持卵针是将外径1.0mm的毛胚管在拉针仪上拉制,小砂轮断针,烧针仪上将开口处理成平滑内陷的马蹄形;注射针是将带内芯的外径1.0mm的特制毛胚管在拉针仪上拉制而成。注射针尖端充满注射溶液后,将注射针和持卵针连接到显微操作系统的操作臂上,先置于胚胎培养液内,用针尖轻轻碰触持卵针以破坏开口。之后转移到矿物油里,加压试注射,根据注射针开口液滴流出速度判断针尖是否通畅,流速是否合适。进一步用受精卵试注射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本方法体系制备的移卵管、持卵针和注射针均达到胚胎显微操作要求,解决了注射针口液体流速难以判断的问题。结论该胚胎显微操作用针的制备与检测方法体系使胚胎显微注射的前期工作得以标准化,提高了后续胚胎显微注射的效率。  相似文献   
36.
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技术性质影响应当以混凝土的不同强度等级区别处理,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石粉掺量在16%以内时,随石粉含量的增加,强度、工作性、抗渗能力都逐渐提高,当含量为16%时效果达到最佳,中等强度等级的混凝土,4%~12%的石粉含量使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呈最佳,对抗渗性能影响不大,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的最佳石粉含量为3%~4%,石粉含量超过7%时,工作性和强度性能劣化。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二氧化铈纳米颗粒(Nanoceria)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中抗氧化物质血红素氧化酶(HO-1)和醌氧化还原酶(NQO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大鼠40只,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根据预处理办法不同将其随机分5组:模型组(I/R组,n=8),二氧化铈纳米颗粒预处理组(1~10nm粒径组,10~25nm粒径组,50nm粒径组,3组各8只),并设假手术组(sham组,n=8)作为参照。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HO-1、NQO1蛋白表达。结果I/R组中HO-1的蛋白表达量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5),而NQO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大鼠经二氧化铈纳米颗粒预处理后,不同粒径组HO-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NQO1的蛋白表达量均增加,但只在1~10nm粒径组和10~25nm粒径组中有显著上升(P<0.05),其中10~25nm二氧化铈钠米颗粒预处理组HO-1和NQO1蛋白表达量最高(P<0.05)。结论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二氧化铈纳米颗粒预处理能上调心肌组织中保护性HO-1和NQO1的蛋白表达,从而达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8.
温度传感器(B19/7)安装在氧化催化转换器后,柴油颗粒过滤器的上游。温度传感器(B19/7)的任务是记录DPF上游的废气温度。这个数值用于对废气后处理和柴油颗粒过滤器的再生进行控制、监视。只有废气温度超过550℃时才能保证颗粒的燃烧。6.催化转换器上游氧传感器(B85)位置:氧传感器安装在氧化催化转换器前部,涡轮增压器下游。催化转换器前的宽频传感器(氧传感器)探测废气内的剩余氧含量,并发送相应的信号给CDI控制模块。  相似文献   
39.
泥浆悬浮砂粒能力分层测定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  陆杨  寇伟  陆雨婷 《隧道建设》2017,37(9):1097-1104
为实现泥浆悬浮砂粒能力的量化分析,提出一种分层测定方法,选取12%、15%和18%3种质量分数的试验泥浆,通过自行设计的分层取样装置进行试验研究,获取不同泥浆质量分数、沉降时间和砂粒粒径条件下的10个深度分段的砂粒质量分布,分析各参数影响下的砂粒沉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该分层测定方法可较好地获取不同深度分段的砂粒质量,弥补现有测定方法只能获取底层砂粒沉降质量的不足;2)试验所采用的3种质量分数的泥浆对0.1 mm以上粒径的砂粒悬浮能力均较差。根据砂粒沉降曲线分布特征,提出一种用于判别泥浆悬浮砂粒能力的方法,即砂粒沉降曲线越平缓,各层质量差异性越小,底层质量无明显拐点,不同沉降时间曲线越紧密,则泥浆悬浮砂粒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40.
乙醇汽油对车辆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符合国Ⅰ、国Ⅲ、国Ⅴ标准的3辆试验车上,分别燃用国Ⅴ汽油、低芳烃E10、低烯烃E10 3种燃料,进行了NEDC和WLTC工况下的常温冷起动排放试验,重点对颗粒物(PM)排放量和粒子数量(PN)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工况下,燃用乙醇汽油相比普通汽油能大幅降低车辆的PM排放,低芳烃E10对国Ⅰ和国Ⅲ车辆PM降低效果最明显,分别下降19%和35%,低烯烃E10对国Ⅴ车辆PM降低效果最好,下降46%;在WLTC工况下燃用乙醇汽油能大幅降低车辆PN排放,其中低芳烃E10平均降低43%,低烯烃E10平均降低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