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5篇
  免费   230篇
公路运输   3253篇
综合类   1253篇
水路运输   1110篇
铁路运输   1375篇
综合运输   174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71.
付中敏 《水运工程》2015,(7):114-118
软体排边缘床面易受不利水流冲刷下切,当冲刷下切强度超过排体变形能力时,软体排排边会出现变形破坏。分析了护底软体排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水流条件、河床组成、软体排自身结构、余排宽度及施工工艺等。探讨了护底软体排破坏的力学机理。提出在排边一定范围内抛投一定密度的扭双工字型透水框架,能削减排边近底层的流速及紊动强度进而减弱或抑制排边冲刷,从而维持软体排结构安全及坝体稳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2.
利用OpenFOAM模拟数值波浪水槽,将复合筒型基础周围海床受到的波压力作为初始条件输入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响应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及解析解吻合较好。运用此模型进行了复合筒型基础周围海床在行进波作用下动力响应研究和土体特性对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海床孔隙水压衰减速度随着海床渗透系数和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3.
以杭州湾水域嘉绍大桥桩基准4.1 m超大直径钢护筒施工为例,介绍超大直径钢护筒的制作、运输、沉放施工工艺以及振动锤选型、导向框设计、钢护筒加强设计等,探讨强涌潮水域复杂水文条件下桥梁桩基超大直径钢护筒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4.
为了提高克令吊筒体的焊接质量,降低焊工的劳动强度,以克令吊筒体的技术规范要求为基础,设计出新型船用克令吊筒体焊接装置。实践表明,该装置满足设计要求,可有效提高焊接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5.
孙阳  章家宝 《船舶力学》2015,(7):827-833
为了给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安全性和寿命评价提供可靠试验依据,在室温下对半潜式钻井平台用钢DH36钢进行了考虑加载波形、加载速率和应力比影响的多工况单轴棘轮安定试验。结果表明:循环硬化速率随循环周次的增加快速下降,在低于某一值的循环应力作用下,应变将最终趋于棘轮饱和状态;正弦应力波比三角波更快地趋于安定,采用较低的加载速率可以加速材料趋向饱和棘轮状态;峰值应力固定不变时,棘轮应变对应力比历史无明显的记忆性;波形和加载速率对饱和棘轮应变的影响有限,饱和棘轮应变随着应力峰值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6.
针对大型导管架设计过程中常遇到的剩余浮力比不足的问题,按滑移下水导管架的设计技术要求,总结滑移下水导管架的设计难点和要点,提出借助软性气囊来助浮导管架下水,以取得良好的下水轨迹和漂浮状态,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数值模拟验证以软性气囊取代钢性浮筒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7.
介绍了城市人行天桥主梁的4种结构形式、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计算理论、组合梁的分类及型式选择、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8.
针对近年来多次出现的普速铁路道岔护轨位置脱轨问题,研究了脱轨过程与机理,分析了目前护轨间隔、翼轨间隔限值与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9个车站、124组道岔开展了系统的现场试验研究,探讨了护轨间隔、翼轨间隔限值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道岔护轨位置脱轨的主要原因为车轮冲击护轨开口段导致护轨螺栓松动、护轨低头、顶部磨耗,最终造成车轮爬上护轨脱轨;现场养护维修中,护轨、翼轨间隔分布较离散,合格率较低,为68.97%~73.83%;目前的翼轨间隔限值安全裕量较大,可适当放松,为现场维修提供方便;与同号码复式交分道岔相比,单开道岔护轨开口段轮轨冲击概率略小;随着道岔号码的增大,护轨开口段冲击概率呈减小趋势;目前的护轨间隔限值设置可将车轮冲击直向护轨以及侧向护轨跟端开口段的概率控制在12%以内,但并不能有效防止侧向护轨趾端开口段的轮轨冲击,概率仍高达53.85%~75.00%;实际养护维修过程中,建议将护轨间隔限值修改为1 365 mm,可满足大部分主型道岔的需求,有效减少和避免护轨趾端开口段的轮轨冲击。  相似文献   
179.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