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8篇
  免费   233篇
公路运输   4018篇
综合类   2119篇
水路运输   813篇
铁路运输   1199篇
综合运输   212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537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下部结构施工平台是决定跨海特大桥施工进度、安全、成本等的关键因素,该文以广西某跨海特大桥为工程背景,结合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不同方案的分析,通过3种不同下构施工平台的方案进行比选,结合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及施工工期等因素,得出钢栈桥通长方案为某跨海特大桥最优下构施工平台方案,为相似跨海大桥的建设提供了依据与参考.从目前...  相似文献   
252.
采用多种监测技术融合手段,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开展了疲劳损伤监测与评估, 包括足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节段模型疲劳试验与某公路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运营阶段的疲劳损伤监测; 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中, 综合采用了美国物理声学(PAC)声发射(AE)传感器、智能锆钛酸铅压电漆(PZT)传感器和应变片进行了粘贴钢板冷加固前后的疲劳裂纹监测; 对处于运营阶段的斜拉桥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区域, 采用了粘贴角钢的冷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并对加固前后的桥梁结构开展了AE监测和应变监测以研究疲劳裂纹状态与检验冷加固方法的效果。疲劳试验与监测结果表明: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能有效捕捉具有突发峰值与快速衰减特征的疲劳扩展信号, 二者的协同应用实现了疲劳裂纹智能感知, PAC的AE传感器组能实时捕捉纵肋上的疲劳裂纹扩展长度和方向; 粘贴钢板冷加固后, 应力水平稳定在64.8 MPa, 直到继续循环加载至512万次仍无疲劳裂纹扩展, 验证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粘贴钢板疲劳冷加固措施的良好加固效果; 在疲劳试验过程中,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监测疲劳裂纹扩展结果一致性良好, 与应变片相比可实时捕捉更丰富的疲劳裂纹动态信息。对运营阶段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 加固前AE监测结果峰值能量是加固后峰值能量的5倍, AE累积信号由加固前的密集分布改变为加固后的稀散分布, 表明加固后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处于稳定状态; 随着加载车辆行驶通过, 冷加固后的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峰值降低40%至50%;对比加固前后的24 h疲劳应力连续监测结果, 疲劳细节附近应变片的应变水平从加固前的78 MPa下降至加固后的48 MPa; AE信号峰值能量、AE累积信号和应力水平的监测结果均证明了冷加固技术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加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3.
为研究半飘浮体系下独塔斜拉桥的抗震性能,以某全长415 m 的两跨组合梁斜拉桥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动力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自振特性、反应谱和非线性时程分析,并评价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仅设置竖向支撑的飘浮体系独塔斜拉桥一阶振型为塔梁纵飘,应在其纵桥向设置粘滞阻尼器以限制主梁位移;横桥向设置抗风支座的传统硬抗体系已经难以适应较大的地震烈度,必须采取有效的减隔震方案,以适当降低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根据案例桥梁的结构特点,综合考虑各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选取合适的阻尼参数,在桥塔和主梁间布置横向独立钢阻尼装置,并在过渡墩和主梁间布置弹塑性钢阻尼支座,该布置方式对大桥的减震效果最佳,证明此减隔震设计方案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254.
高速公路通车运营后产生的桥面损坏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现象之一,结合沥青混凝土桥面施工过程中所取得的部分经验与教训,从设计和施工角度对沥青混凝土桥面结构排水、防水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以期提高沥青混凝土桥面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55.
润扬大桥试验桥钢桥面铺装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峰  徐敏  刘见 《江苏交通》2003,(9):12-14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采用正交异性钢箱梁结构,桥面铺装层在国内首次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 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新型复合铺装结构。通过对润扬大桥试验桥的钢板表面应变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检验试验桥钢桥面铺装结构体系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为润扬长江公路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体系的设计积累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6.
水泥混凝土桥面上进行沥青混凝土铺装在当前还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好的技术问题.分别从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的厚度、防水性能、裂缝预防以及混合料的离析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57.
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桥面铺装层的应力受油毛毡防水粘结层厚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三跨等截面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确定桥梁最不利荷载作用位置,并得出粘结层厚度变化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粘结层与下层沥青铺装间应力随着油毛毡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上下沥青铺装层间及上层沥青铺装层表面的应力则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258.
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重庆两江大桥单索面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对由盖板、板肋和横隔板组成的箱形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模型进行了疲劳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基于应力等效方法,对桥面板、横隔板与纵肋三向交叉部位,进行了竖向和横向双向加载试验、等效实桥疲劳应力幅值2 000万次作用疲劳试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3种开孔方式、构造细节、横隔板厚度及铺装层厚度等因素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横隔板厚度和铺装层厚度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很大;与钥匙形和圆形相比,苹果形开孔结构的主拉应力最小,为13.7 MPa,疲劳性能最优.建议开口肋正交异性板构造横隔板厚度大于16 mm,并采用苹果形开孔方式.  相似文献   
259.
桥面防水粘结层性能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分析桥面防水粘结层材料性能,认为层间抗剪强度及粘结强度受温度影响大,并且随着试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现场拉拔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4种粘结层材料与桥面板的粘结强度变化规律,其粘结强度同样随着试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研究表明,剪切试验与拉拔试验结果能够综合评价高、低温情况下沥青混合料与粘结层的整体性能,还可以作为桥面粘结层是否满足抗剪要求的验证指标.  相似文献   
260.
结合杭瑞高速大兴至思南段专项工程,在研究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材料特点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贵州多雨气候进行水性环氧沥青材料优化,评价防水粘结材料的性能,并进行水性环氧沥青专项工程施工和现场检测.结果表明:水性环氧防水粘结材料是一种路用性能优异、力学性能突出、施工组织方便、节能环保的防水粘结材料,与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