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31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60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铁路客运站股道运用窗时排序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道运用计划是实现CTC条件下客运站分散自律控制的关键。以时刻表、股道和站台为研究对象,结合进路编排、维修和列车早晚点时间窗,在分析股道运用平行机排序和多目标排序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排序理论,以总费用最小和股道均衡使用为目标函数,建立股道运用第一类多目标窗时排序模型。采用基本和合成分派规则、解改进优化策略,设计自律优化算法和3步算法制订和调整股道运用计划。实例表明:软时间窗下的规则解、近似解平均比硬时间窗下的解优化17.8%、14.1%,硬时间窗解收敛速度较快,采用θ规则在两类时间窗下均能得到较优解;制订计划时,宜综合采用各种分派规则尤其是规则6和θ规则,调整时宜直接采用规则10、12。提出的模型及算法能快速、合理地制订股道运用计划,有效解决带有时间窗的股道运用问题,并充分运用车站的各项资源。  相似文献   
2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客出行需求向更安全、更快速、更便捷、更舒适的方向发展,同时,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强化,促使城市在提供旅客运输组织服务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以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为突破口,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组织和衔接效率,促进旅客运输向  相似文献   
23.
建立了基于AnyLogic软件的大型铁路客运站内客流组织的动态仿真模型,设定了模型的假设条件、核心算法、评价指标和建模过程.应用AnyLogic动态仿真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找出了影响客流组织的瓶颈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AnyLogic软件适合于大型铁路客运站客流组织的动态仿真与评价,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研究以铁路为单一主导方式,综合其它各种交通方式的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内,其它各种交通方式的设施以铁路为中心进行布局的合理性。在对换乘流线系统性分析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系数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对指标和采用灰色关联度系数评价方法的适应性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25.
针对铁路客运站行车事故致因过程的动态性以及事故原因的模糊性,提出了一种Petri网图形建模同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具体的事故产生式规则,建立了行车事故的模糊Petri网模型,进一步又将神经网络的BP算法引入到模型参数的学习中,通过给出的模糊推理算法,推理计算出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可信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某客运站行车事故分析中,结果证明了其在事故分析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房桥合一”轨道层结构车致振动特性与传播规律,选择天津西站轨道层结构,测试客、货列车通过时的轨道层结构振动加速度响应.16种工况共128组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列车低速通过时,“房桥合一”轨道层结构的加速度振级范围为83~113 dB;同一测点在相同振源距离、相同车型下,其振级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车速和车型下,测点的振级随距振源距离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减小,减小程度随距振源距离增加而降低.车速对“房桥合一”轨道层结构的主要车致振动响应频率的影响不大;距振源越近,频谱峰值越大;车速越高,频谱峰值越大.客、货列车对“房桥合一”轨道层结构的激振频率不同;货车对结构有低频激励影响,且高频激振不稳定;客车高频激励较为稳定.采用点振源函数拟合“房桥合一”轨道层结构的车致振动响应,获得了可以表征“房桥合一”轨道层结构车致振动传播规律的振动衰减曲线.  相似文献   
27.
客运站是铁路客运组织的重要场所,客运站内任何突发事件将带来不良社会影响。面对突发事件时,如何确保客运站现有的资源条件和响应机制,能够有效控制事态演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在梳理铁路客运站应急响应业务基本流程的基础上,明确应急响应事前、事中、事后的仿真需求;采用数字孪生概念和方法,建立客运站数字孪生应急响应模型,设计客运站应急响应仿真软件主要功能,并重点对大面积晚点、大客流、火灾与暴恐等典型应急场景,细化仿真功能设计,为下一步开发客运站应急响应仿真及能力评估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针对北京北站站台大跨度张弦桁架雨棚结构设计中抗风、抗震、温度作用以及支承柱稳定等难点问题,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各种荷载组合工况下雨棚结构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张弦桁架构件的设计主要受活载参与组合工况控制,而支承柱及其基础的设计则受地震作用参与组合工况控制;风荷载的作用使拉索索力减小,当拉索完全松弛后,张弦桁架的受力性能会发生质的下降,通过优化张弦桁架的矢高和垂距、桁架断面高度以及拉索截面积等参数,可提高雨棚结构的抗风性能;支承柱的刚度会直接影响雨棚结构的失稳模式和稳定承载能力,设计时应保证支承柱不先于上部的张弦桁架发生失稳。研制的2种新式铸钢节点有效地解决了拉索节点受力大、构造复杂等设计难点。  相似文献   
29.
基于我国高速铁路高架车站候车厅声学环境现场试验数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通过技术可行性分析,提出我国高速铁路高架车站候车厅声学环境要求的4项评价指标:受高速列车运行噪声影响的小时等效声级(LAeq,1h)、列车通过暴露声级(TEL)、候车厅内500Hz混响时间(T60,500Hz)和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TIPA)。每项评价指标又划分为允许限值和鼓励限值2个等级;其中,允许限值建立在现阶段技术可控的基础上,它对应于LAeq,1h≤65dB,TEL≤85dB,(T60,500Hz)≤2.5s,STIPA≥0.45;鼓励限值旨在保障旅客候车舒适性,并需通过加强候车厅声学设计、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方可达到,它对应于LAeq,1h≤60dB,TEL≤80dB,(T60,500Hz)≤2.0s,STIPA≥0.55。  相似文献   
30.
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集散微观仿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准确预测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聚集能力和设施利用程度,分析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集散特点,提出旅客集散仿真的基本流程,构建基于个体活动的旅客集散微观仿真模型.将旅客在站内的活动过程划分为路径选择、节点选择和决策感知3个阶段,运用最小支撑子图求解旅客路径,建立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节点选择模型,给出旅客复杂行为决策感知的统一表达式,开发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集散仿真系统.以北京南站为例进行综合仿真分析可知:全站绝大多数时间内服务水平较高,高峰时间段服务水平有所下降;在高峰时期最高聚集旅客人数达3 907人;在非高峰时期可以适当减少售票窗口,以提高售票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