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8篇
  免费   143篇
公路运输   857篇
综合类   593篇
水路运输   448篇
铁路运输   640篇
综合运输   9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伍林  丁扬 《路基工程》1999,(6):43-45
预应力锚索是加固滑坡的新一代技术,针对加固滑坡的预应力锚索施工过程中几个主要工序,结合施工实例,对锚索施工技术及施工要求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52.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横向受力分析方法的研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洋安大桥主桥5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桥为背景,对其横向应力分别采用传统的平面框架法和空间有限元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部分关键截面平面框架法得到的横向应力远大于空间有限元法,在实际设计计算中须谨慎使用平面框架法。  相似文献   
53.
陈育书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0):40-43,46
选定粤赣高速公路有代表性的6种岩层,对其全、强、弱风化层组成的路堑高边坡锚索加固工程进行了69次破坏性拉拔试验。试验中对每种不同风化程度的岩(土)层采用锚固长度为1m、2m、3m的现场拉拔试验,计算出锚索加固边坡的锚固力值,为验证高边坡工程设计提供了准确的力学参数,也为全线高边坡工程的施工工艺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试验费用和时间,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4.
针对BIM技术应用的现状和现阶段国内企业的BIM设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研究基于BIM设计特点的管理系统。通过构建高效的BIM软件设计工作环境、优化基于BIM设计特点的管理流程、建立设计项目数据框架的方式,达到BIM设计管理系统的高效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55.
详细的分析探讨了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在道路路基边坡防护中的相关应用,以期促进我国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6.
简述了省道阿同公路K69+795~K69+895段高边坡病害的情况,结合预应力锚索在阿同公路高边坡病害治理中的成功应用实例,介绍了预应力锚固技术在高边坡病害治理工程中的施工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7.
在成都市实施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下,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是保障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及推动城市组织重构、动力升级的有效途径.通过文献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经验,总结站点综合开发的理念及先进做法.结合成都实际情况,提出成都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58.
轨道复合不平顺会对行车的安全及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也是影响无缝线路横向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轨道复合不平顺对无缝线路的具体影响,通过构建三维轨道框架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轨道框架单点(或多点)位置发生横向及竖向位移来模拟复合不平顺状态,通过计算获取节点位移变化规律,进而分析轨道复合不平顺对无缝线路横向变形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的复合不平顺会对无缝线路的横向变形产生显著的影响;当线路出现三角坑等类似病害时,其节点位移变化更为显著,在无缝线路的日常养护维修中应尤为注意。  相似文献   
59.
文章针对郭家沟双曲拱桥,对其病害状况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双曲拱桥受力特点,探讨了常规加固方案存在的不足,同时从改善主拱圈整体性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加固措施——框架加固法,该法采用U型肋与横系梁形成的框架结构加固原桥拱肋,具有增加重量小、施工简便、受力明确等优点,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0.
智能铁路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形成指标集合,全面、客观、准确、系统地评价智能铁路建设进程和发展水平。结合我国铁路实际情况,阐述建立智能铁路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借鉴铁路行业、智慧城市评价领先实践,从系统整体出发,分别从智能铁路技术特征和系统能效特征考虑,构建两套两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原则和构建思路。反映智能特征、满足我国铁路智能化发展需求的评价指标,能够促进我国智能铁路建设各项工作更加有序、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