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3篇
  免费   469篇
公路运输   2553篇
综合类   1528篇
水路运输   576篇
铁路运输   1338篇
综合运输   277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高翔 《路基工程》2019,(3):135-139
天津软土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受区域不均匀沉降影响产生纵向不均匀沉降,此类沉降会侵占已运营隧道内轮廓,对区间隧道正常运营造成影响。为此,基于InSAR分析及隧道所在地层水准点沉降数据预测30年及100年隧道所在地层累计沉降。分析预测累计沉降值在同一坡度范围内的差异沉降,得出隧道全线最大差异沉降。针对隧道横断面预留竖向最大调整空间受纵向不均匀沉降影响不满足远期运营需求的情况,探讨应对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2.
以宜巴高速公路老屋包滑坡高填方路基工程为例,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变形监测数据,研究了高速公路工程不同方案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屋包滑坡前缘采取高填方路基工程可有效控制滑坡变形,提高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233.
高速公路工程采用先预压后开挖换填轻质土方法进行软基处理,当预压时间不足时需要通过施工过程中动态调整轻质土换填量来保证同等效果。以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软基处理工程为例,研究了先预压后开挖换填轻质土处理技术工后沉降和换填厚度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通过荷载的等效换算,来对轻质土换填量作出动态调整的计算方法。工程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缩短预压时间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234.
以海南某新建铁路为例,在分析铁路过渡段沉降超限因素的基础上,采用袖阀管注浆法进行过渡段沉降超限整治,并通过现场监测检验了注浆整治效果。结果表明:过渡段填料压实度不足是造成过渡段沉降超限的主要原因;注浆处理后,加固区中心钻孔取芯可见芯样多处明显被水泥包裹,分层动力触探锤击数显著增大,过渡段填料密实度得到有效提高;注浆加固后路基沉降速率迅速减小,并呈现较快的衰减趋势,沉降变形在20天左右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35.
刘志强 《路基工程》2019,(5):127-131
为研究高路堤沉降变形规律,采用水准测量及全站仪坐标测量的方法,对云湛高速公路(新阳段)高路堤顶沉降、坡脚水平位移及隆起量进行监测,绘制了总位移(累计沉降量)-时间曲线,结合项目概况、施工进度及控制标准,分析填土高度对累计沉降量-时间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坡脚水平位移及沉降量随着填土高度的升高,变形呈线性上升;间歇期变形速率放缓;填土完成后变形速率减小,逐渐趋于稳定;②路堤顶沉降变形过程分加速期、放缓期及基本稳定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36.
为探究强夯砂土地基锥尖阻力分布规律,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方法对22个吹填区进行试验研究。发现以下分布规律:1)强夯砂土地基下锥尖阻力在1 m深度范围内基本呈线性分布; 2)对于吹填厚度约为11 m的区域,在1~6 m范围内会出现峰值,6~10 m范围内锥尖阻力有所下降,10 m深度以下由于接近海床高程的砾砂层锥尖阻力再次增大; 3)对于吹填厚度约为6 m的区域,在1~4 m范围内锥尖阻力会达到峰值,4~6 m范围内锥尖阻力有所下降,6 m深度以下由于接近海床高程的砾砂层锥尖阻力再次增大。通过试验结果计算承载力和总沉降量,并以此检验施工参数选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37.
地震作用下,岸坡易发生土体液化、岸坡失稳、地基沉降等破坏。各破坏形式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准确的液化计算是分析地震作用影响的基础与关键。通过对比规范法和简化法等常用液化判别方法,分析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根据液化程度判断土体在地震下的强度损失,并用于岸坡稳定分析;通过实际工程,将3种破坏形式结合起来,整体分析地震作用对岸坡土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强度损失和沉降与液化程度密切相关,岸坡稳定分析须采用地震荷载水平下的土体参数,而地震沉降须根据液化与否确定不同的计算方式。  相似文献   
238.
廖世强  陈汨梨 《水道港口》2020,41(3):324-328
在粘土、粉土等软土地基上建造重力式码头,必须进行可靠的地基加固处理,费用一般较高,故相应的工程实例比较少。文章以西非某泻湖内港口扩建项目为例,提出采取深水开挖深槽换填中粗砂并振冲加固地基可满足建造大型沉箱重力式码头需求。实践中总结出深水开挖超深换填砂基槽及其防淤控淤技术,深水回填砂技术及前后砂样变化特性、深水振冲砂技术及效果特征、最佳振冲参数、码头沉降特性等。  相似文献   
239.
结合上海越洋广场基坑工程设计实践,介绍了为确保地铁正常运营,在紧邻地铁车站旁进行深基坑工程时所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经对车站变形的检测,车站墙体位移和路基沉降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40.
位于厦门市的明发商业广场嘉禾路地下行车通道,所处围岩条件差、地下管线密集、工期紧张.该工程为平顶框架式通道,开挖跨度大、结构埋深浅、车流量大,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以及地面交通的正常运行,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结构变形、管线变形以及地表沉降.为此,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确定了全断面的施工方法,并综合应用了包括长管棚预注浆加固、尽快施做二次衬砌封闭成环和现场监控量测等在内的各项技术,使得工期缩短了1个月.通过该项工程全断面法修建技术的成功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总结出了该类工程施工时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的基本规律,这也为今后的相关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