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327篇
综合类   132篇
水路运输   120篇
铁路运输   32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1.
以某型不锈钢双层客车为研究对象,对其司机室端防撞柱结构进行评估和试验验证。根据美国CFR标准49章238部分的评判准则,提出3种防撞柱弹塑性试验方案,并基于动态仿真结果进行比选;对司机室端防撞柱结构设计并进行弹塑性冲击试验,测试冲击速度、反弹速度和防撞柱各垂向高度的位移,并计算吸能量,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并与评判准则进行对比,表明防撞柱设计满足所有设计要求;最后,基于试验数据对防撞柱有限元模型及建模方法进行校验,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可信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612.
(接上期)毫米波雷达具有同时探测距离、水平角度及速度三个参数的能力。在智能网联汽车前雷达用于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自动紧急制动(AEB)、前向防撞预警(FCW);后雷达用于盲点监测(BSD)、车道变道辅助(LCA)、后向碰撞预警(RCW)、车门开启预警(D0W)、后方交通穿行提示(RCTA)。  相似文献   
613.
为了提高公路山岭隧道的预制化水平, 以提升工程质量和缩短施工工期, 基于实际工程, 研发了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路缘构件, 介绍了其结构形式、 沉沙井和排水孔等细部构造, 并阐述了生产工艺、 施工技术要点、 现场拼装技术等, 同时提出了路缘构件的防撞性能验算方法, 即采用伪静力法计算得到冲撞力为 850 kN, 然后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 得到了混凝土结构和钢筋的应力, 结果表明钢筋不会破坏, 可以保证路缘构件不会发生脆性断裂。 本文以期为提升公路隧道的预制化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14.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人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测距装置层出不穷。目前,车辆的测距主要有四种方法:毫米波雷达测距、成像系统测距、激光测距、超声波测距。毫米波雷达的电磁干扰和成像系统的成本很高,很难在车辆上推广。激光测距时间短、测量范围大、精度高,能够满足车辆由低速向高速行进的需要,并能有效地解决车辆在高速运动中由于测距速度过慢而导致的测距误差。据此,将激光测距技术用于汽车智能防撞系统,其目的是在多种行驶状态下,通过多方位探测和检测出与周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在一定范围内向驾驶员发出警告,以帮助司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15.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主通航孔桥为主跨 2?550m 的三塔钢箱梁斜拉桥, 桥址区设计基准风速为 42. 3m/ s, 可通航 10 万吨级海轮。 通过对约束条件、 索塔和主梁刚度、 边中塔拉索数量等措施进行研究, 确定了结构整体刚度的保证措施;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 明确了最大双悬臂抖振控制措施; 为满足结构对 10 万吨级船舶的防撞能力, 采用了双层钢套箱进行防撞消能; 大桥位于东海, 为提升结构耐久性, 浪溅区采用了高性能环氧钢筋, 索塔钢锚梁采用了耐候钢, 主梁内设置了检查车。 通过上述措施, 保证了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616.
滚石灾害严重威胁山区铁路桥墩建设及运营安全。针对现有桥墩防撞装置存在缓冲效果差、不易安装修复等不足,开展防撞装置耗能机理及缓冲效果研究,提出采用具有优良耗能缓冲性能的泡沫铝和聚氨酯材料多层组合的防撞装置。结果表明:泡沫铝和聚氨酯材料均具有稳定的变形破坏模式和较长的应力平台区,可持续稳定地吸收能量;组合结构耗能效果与缓冲材料的厚度和密度分布相关,增加泡沫铝材料厚度和密度,组合结构吸能总量增幅较大,吸能效率和吸能稳定性受组合结构中的聚氨酯材料的影响较大;防撞装置缓冲材料按上层(表层)50 mm聚氨酯、下层(底层)50 mm泡沫铝的双层结构配置,防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17.
将某新开发的微合金化1.8 GPa热成形钢牌号与传统钢牌号进行了从材料到零件级的安全性能测评。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钢种,微合金化1.8 GPa热成形钢基于组织细化、第二相析出、残余奥氏体三大关键因素,具有更加明显的安全性优势。建立了2种材料的动态断裂模型,微合金钢在相同应力状态下具有更高的极限断裂应变,显示了更强的断裂抗力。对2种1.8 GPa热成形及1.5 GPa高强钢车门防撞梁进行了落锤冲击试验,微合金钢1.8 GPa热成形车门防撞梁有更加优异的抗碰撞侵入及碰撞吸能性能。  相似文献   
618.
619.
防撞舱壁位置的规范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分舱布置中,防撞舱壁位置是需要先考虑的一道水密舱壁.该舱壁位置不同,既影响货舱区长度又影响锚链舱位置与锚链筒布置等,同时还影响建造工艺.中国船级社《钢质船舶建造规范》中不同航区防撞舱壁位置的要求有所不同,经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指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为船舶设计人员及以后的规范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