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9篇
  免费   241篇
公路运输   2046篇
综合类   1970篇
水路运输   1116篇
铁路运输   1984篇
综合运输   13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81.
王小祎 《珠江水运》2024,(8):124-126
受施工的影响,在建水电站易导致库区周边泥沙输移和水土流失,经过长时间累积将造成库区的淤积并影响库容,后期会制约水电站建成后的健康运行、发电、防洪等。因此,本文以某在建水电站库容复核项目为例,开展无人机航测技术在水电站库容曲线复核中陆地地形测量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航测技术能够满足在建水电站库容曲线复核陆地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需求,可为库容曲线复核、水电站淤积现状分析、复核修正库容曲线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282.
通过掺加钙镁膨胀剂和玄武岩纤维,采用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探究了不同组分、掺量和水胶比对混凝土抗裂性的影响,确定了掺膨胀剂和纤维抗裂混凝土轴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数学表达式。研究表明:添加膨胀剂和玄武岩纤维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韧性,纤维和膨胀剂掺量为1%和7%,水胶比为0.42,混凝土抗裂性能较好,得到的本构方程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为抗裂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3.
商晓儒 《北方交通》2023,(11):25-30
在高速公路设计过程中,受限于地形、地质、生态红线和永久性基本农田等因素,有时会采用较小半径的圆曲线,圆曲线半径较小则可能会使曲线内侧紧邻中央分隔带车道的视距受到较大影响,致使横净距不足,进而影响行车安全性。对高速公路小半径圆曲线横净距进行分析研究,计算了标准横断面尺寸下80km/h、100km/h和120km/h设计速度的实际横净距和基于横净距要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得出了不同设计速度和圆曲线半径下的横净距加宽值,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情况下解决横净距不足的措施,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4.
针对沥青混合料疲劳耐久性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与不科学性问题,从疲劳试验方法及疲劳性能表征模型两方面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表征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其未来发展方向。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主要通过室内外不同疲劳试验进行研究,不同试验方法所用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尺寸、形状,试件内部所处应力状态及试验条件皆各不相同,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由沥青结合料与不同粒径矿料通过搅拌和碾压而成的多相、多组分、多尺度黏弹性混合料,其力学响应具有显著的时间、温度与应力状态相关性,不同试验方法所对应的加载速度、试验温度及应力状态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故其试验结果呈现出显著的不确定性,其疲劳性能表征模型参数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此外,常用的室内材料疲劳试验方法大多为一维或二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试验,这与沥青路面结构实际服役过程中所处的三维应力状态不符;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表征方程大多来源于一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试验结果,因此,用简单应力状态下的材料疲劳试验方法与性能表征模型难以客观表征三维应力状态下沥青路面结构的疲劳抗力,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疲劳耐久性设计存在较大的偏差。建议开发与沥青路面服役状态一致的三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试验方法,并建立三维应力状态下疲劳表征模型,以消除不同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表征的影响,提高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表征的有效性与完备性。  相似文献   
285.
针对长江口某围堤施工软土堆载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不同加载模式下的应力路径试验,分析长江口软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结构损伤特性、强度及应变率发展模式,为该围堤工程的施工速率选取及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控制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固结的前提下,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几乎不受加载模式影响;最终强度与达到破坏时的应变大小无关,但与分级加载时间和分级静置时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土体失稳时的应变率与加载速率和静置时间均有一定关系,且加载速率的影响更大;当加荷超过不排水抗剪强度的80%时,或分级最大应变率逐渐偏离加载初期的线性变化,土样濒临破坏。  相似文献   
286.
建立沿海船舶污染事故区域应急联动体系,对于提高应急处理效率及严重污染事故的应急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船舶污染事故应急特征,分析了区域应急联动体系的组成要素重要程度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业务要素、保障协同要素、基础要素与应急联动效益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得到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3个组成要素均对应急联动效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按影响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业务要素、基础要素以及保障协同要素,组成要素两两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按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业务要素与基础要素、保障协同要素与基础要素、保障协同要素与业务要素。  相似文献   
287.
针对传统防雷计算参数获取方法绕击防雷性能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舰船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防雷计算的参数获取方法,获取舰船配电自动化系统避雷器的相关参数及其伏安特征曲线,利用其特征曲线构建舰船配电自动化系统避雷器的模拟模型,根据避雷器模拟模型对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防雷计算算法进行设计,也就是对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防雷接地电阻进行计算,通过该防雷计算算法实现舰船配电自动化系统防雷计算参数的获取。为了证明舰船配电自动化系统防雷计算参数获取方法的绕击防雷性能较强,将传统防雷计算参数获取方法与该获取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获取方法的绕击防雷性能优于传统防雷计算参数获取方法,实现了绕击防雷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288.
为了实现智能电动车在中汽中心智能网联示范基地内的动态避障,首先将直角坐标系与曲线坐标系进行转换,构建以参考路径的弧长s为横坐标,横向偏移距离q为纵坐标的曲线坐标系;其次,在曲线坐标系中利用三次多项式生成满足初始位姿与子目标点位姿的候选路径,同时对标准化常量的似然函数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利用贝叶斯定理对每条候选路径的危险等级进行概率估计;在动态避障过程中,借鉴速度障碍法对碰撞威胁进行实时检测,并建立最短避障时间和安全距离的数学模型来实现高效的动态避障,最后对行人占用车道行走与横穿马路2种典型场景进行动态避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曲线坐标系中,通过横向偏移距离能够便捷地建立起一系列候选路径,克服在直角坐标系中寻找移动子目标点这个难题;在寻找安全路径方面,由于智能电动车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利用贝叶斯定理对候选路径危险等级进行概率计算的方法可靠性更高,速度障碍法与避障数学模型的结合满足碰撞危险检测的实时性和动态避障的高效性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曲线坐标系中的动态避障算法对行人占用车道和横穿马路2种场景进行了有效的避障,在路径选择上符合实际驾驶习惯,达到了智能网联示范基地动态避障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9.
复合型盾构施工中,直接与岩土体接触的刀盘,其上刀具的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盾构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成本。文章从复合盾构刀具布置的基本原则出发,指出了复合盾构滚刀刀间距的布置方式,利用等磨损原则分析了复合盾构刀具布置不同半径上每条轨迹应布置的刀具数量,阐述了不同刀具的螺旋曲线布置方法,并利用实例验证了利用该方法布置复合盾构刀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90.
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连接于水上主控站与海底管汇控制执行器之间,在安装和在位运行时脐带缆的受力情况复杂,其中工作内压下拉伸与弯曲组合形式的荷载是脐带缆承受的最显著工况之一,因此分析缆体截面拉-弯性能曲线有着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文章首先采用理论公式对脐带缆内部关键构件钢管进行拉伸和弯曲荷载下受力分析并得到应力应变响应;同时构建脐带缆二维精细数值模型,考虑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摩擦,分析径向外压与工作内压共同作用下缆体截面应力分布情况。通过提取钢管上热点应力并与理论结果相结合得到相应的拉—弯能力曲线。其结果同传统理论方法比较更加保守可信,可确保脐带缆在安装和在位工作时的安全运行。同时,为海洋工程管缆结构抗荷载能力设计提供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