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37篇
公路运输   194篇
综合类   125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106篇
综合运输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强震区隧道洞口段减震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就山岭隧道而言,洞口段往往是震害最严重的部位。为了研究强震区隧道洞口段设置减震层的减震效果,对隧道结构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分别从衬砌的应变、加速度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减震层的减震作用明显。最后,对试验中的地表地震裂缝的震害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2.
公路隧道洞口段支护结构加强设计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目前公路隧道洞口段支护结构加强设计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洞口段与洞身浅埋段的围岩特性、荷载作用特点入手,基于超前管棚、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支护结构在不同围岩条件下的作用特点,给出了洞口加强段和洞身浅埋段衬砌设计的合理化建议。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洞口段围岩破碎,自稳能力差,超前支护为围岩早期稳定提供条件,初期支护为主要承载结构,二次衬砌承担部分荷载并提供一定的安全储备;由于洞口段衬砌上覆荷载较洞身浅埋段小得多,不宜加强二次衬砌,因此洞口加强段衬砌设计应以加强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为主。(2)洞身浅埋段围岩较完整,有一定的自稳能力,二次衬砌为主要承载结构,初期支护主要发挥与围岩粘附的协同作用;洞身浅埋段衬砌设计应以加强二次衬砌为主,并要控制施作时机。  相似文献   
83.
梁槽隧道出口段围岩破碎,处于浅埋、偏压状态,为保证施工安全,进洞前先对地表进行预加固,并按“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速反馈”的原则施工,收到很好效果,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84.
针对AUV抵近目标前沿海区执行任务而可能被海岸声呐探测,从而影响AUV隐蔽突防的问题。通过构建海岸声呐对AUV探测距离预估模型、海岸声呐对目标探测概率模型,从探测距离、概率2个方面,分析海岸声呐对AUV隐蔽突防的影响,给出了声呐探测距离与航速、海况对应变化关系及海岸声呐对AUV探测概率拟合曲线。在获取AUV航速、海况等级、海岸声呐布设位置等关键信息后,可预报声呐对AUV的探测距离及不同区域的探测概率。最后基于典型AUV任务态势设定了AUV隐蔽突防威胁等级表,提出AUV在不同情况下的隐蔽突防策略。  相似文献   
85.
环保型进洞方法--前置式洞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隧道在向山区发展,设置隧道有多种优越性,但公路隧道施工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加以重视,这样既可使行车安全舒适,也可使国民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所介绍的隧道进洞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显著减少洞口边坡开挖、保护洞口环境的优点,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6.
以中国西南高烈度地震区某拟建连拱隧道为背景,提出隧道洞口段2种全环注浆抗震加固方案,即全环间隔注浆和全环接触注浆;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对不同注浆形式和注浆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拱隧道全环注浆2种加固形式均能有效减小隧道-围岩系统的动力相互作用,从而提高隧道整体抗震性能;其中全环接触注浆效果最优,全环间隔注浆效果次之,局部注浆效果不明显;全环接触注浆厚度增大到0.5倍开挖宽度以后,注浆效果几乎不变。研究结论对公路隧道抗震设计、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
高速公路工程岩溶陷落体的勘察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陷落体是一种分布于地下的隐蔽的不良地质体,山西省在建和拟建的高速公路项目很多段落穿越或身处吕梁太行山区腹地,而这两大山区内石灰岩地层广泛分布,古岩溶与古岩溶塌陷较为发育,目前多条高速在施工中已相继遇到数个规模不等的岩溶陷落体,直接影响和威胁到了高速公路工程的安全稳定、施工难度及造价。由于该类病害不像滑坡、崩塌等地表病害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勘察过程中往往因勘探手段应用不充分而遗漏,特别是当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之后,线路方案再次优化已无可能,因此,重视和加强设计阶段对本类地质病害的勘察,及早发现此类陷落体并圈定其分布范围,是当前高速公路勘察和地质选线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施工前防范预案的编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8.
文章主要研究公路隧道洞口设计施工新理念,在确保隧道洞门安全性、经济性的基础上,不仅要追求它的艺术性,还应特别注重洞口的景观效果,使隧道洞门与环境和谐统一,从公路隧道洞口的设计施工理念来研究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9.
<正>映汶高速公路全长48.273km,其中隧道占25.8km,桥隧比占75.4%。从2009年11月正式进场开工至今,全线8座隧道现已完成震后隧道洞口上部边、仰坡防护160000m2,进洞大管棚540m,进口段古岩土堆积体546m,震后崩塌体开挖掘进1020m。  相似文献   
90.
针对浙东海岛公路隧道洞口病害的频发问题,在分析环境影响、发病类型、致病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病害“预控”防治理念和方法,通过建立隧道口遭灾模式,确定“最不利条件”下的洞口工程设计参数,对病害实行精准“预控”,并采用系列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系统阻断有害因素的生成与累积,最终实现隧道口病害的高效、全程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