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26篇 |
免费 | 155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169篇 |
综合类 | 4671篇 |
水路运输 | 477篇 |
铁路运输 | 7697篇 |
综合运输 | 28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2篇 |
2023年 | 793篇 |
2022年 | 947篇 |
2021年 | 1115篇 |
2020年 | 729篇 |
2019年 | 708篇 |
2018年 | 415篇 |
2017年 | 553篇 |
2016年 | 504篇 |
2015年 | 840篇 |
2014年 | 1328篇 |
2013年 | 1377篇 |
2012年 | 1372篇 |
2011年 | 1644篇 |
2010年 | 1501篇 |
2009年 | 1561篇 |
2008年 | 1525篇 |
2007年 | 1329篇 |
2006年 | 1083篇 |
2005年 | 957篇 |
2004年 | 932篇 |
2003年 | 754篇 |
2002年 | 673篇 |
2001年 | 526篇 |
2000年 | 418篇 |
1999年 | 325篇 |
1998年 | 261篇 |
1997年 | 239篇 |
1996年 | 222篇 |
1995年 | 200篇 |
1994年 | 213篇 |
1993年 | 179篇 |
1992年 | 160篇 |
1991年 | 122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7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为解决目前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比选时局限于送排式通风的问题,从方案设计角度分析几种不同纵向通风模式的功能特点、适用条件,结合送排式通风与互补式通风的特点,提出单通道互补式通风的组合通风模式,并以金门特长公路隧道为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对“通风井送排式”“单通道互补式”“双通道互补式”“吸尘式”4种通风方案进行比选研究。结果表明: 1)送排式通风受通风井位置影响较大,从运营通风角度,宜设置在上坡隧道中部偏下风方向; 2)互补式、吸尘式通风能够突破通风井选址的限制,但对于超过5 km的隧道,需要设置专用排烟井; 3)单通道互补式通风省去送风井,保留了送排式通风的排烟功能,具备比选价值。 相似文献
392.
蒙华铁路坪桥1号隧道进口洞顶基岩外凸、洞顶以下岩面高且直立、洞顶上部地形偏压高陡,地形条件极其复杂。营盘山大桥与坪桥1号隧道进口紧密相连,存在桥台与隧道洞门结构相互干扰以及边坡防护、隧道出洞和洞口场地布置等一系列难题,设计难度极大。为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对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整体式"与"分离式"桥隧相连结构的优缺点,提出桥台与隧道相结合的"整体式"桥隧相连结构方案;同时,针对地形偏压高陡,提出非对称结构设计方案,实现了隧道"零"仰坡出洞,解决了洞口边坡防护的难题;最后,提出架立临时贝雷梁的方案,解决了隧道出洞及洞口场地布置的难题。 相似文献
393.
基于某地铁隧道沉降治理过程中的实测数据,研究沉降治理效果评估方法。首先利用3次样条曲线插值法对隧道沉降监测点数据拟合,计算出累计沉降的曲率半径;然后以等效轴向刚度模型为基础,推导出盾构管片接头环缝张开量和纵向连接螺栓受力情况。通过理论计算对治理后隧道结构健康状态作出评估,全面分析隧道沉降治理效果,为后期运营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4.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深埋围岩压力公式没有考虑隧道拱部围岩本身的承载作用以及超前预支护作用,荷载计算结果偏大。为验证深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实际承受的围岩压力荷载,以蒙华铁路三门峡至荆门段现场监测数据为依托,通过分析围岩变形监测资料,探讨蒙华铁路隧道围岩及结构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并采用拱顶沉降与水平收敛相结合的位移反分析法,建立荷载-结构法平面有限元模型,反演推导围岩压力荷载。分析结果表明:双线隧道反分析得出的围岩荷载为同级别按规范计算值的70.7%~76.5%;单线隧道反分析得出的围岩荷载为同级别按规范计算值的88.8%~93.1%。研究成果对蒙华铁路隧道现场施工和优化支护结构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希望能对以后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5.
396.
397.
为积累风积沙地区公路隧道施工经验,以榆神高速神木1号隧道工程为依托,对该隧道在风积沙段施工中采用的3种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采用数值模拟和监控量测手段,同时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3种方案的沉降控制效果、施工技术难度和施工周期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出了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小导管+上下台阶临时仰拱法适用于工期紧张,需要快速施工且对地表沉降没有严格控制要求或允许较大地表沉降的场合;水平旋喷桩+三台阶临时仰拱法适用于对地表沉降有严格控制要求的场合;大管棚+上下台阶临时仰拱法在介于上述情况之间时适用。 相似文献
398.
霞浦隧道穿越多条含水量高的断层破碎带,为了顺利通过此段,通过开挖前的超前预注浆加固止水、小导管注浆及斜井的合理利用,开挖中的挂粗钢筋网喷混凝土作加筋肋、径向注浆等主要措施,并结合实测监测数据,得出隧道沉降和水平变形皆符合指数函数的变形规律:隧道变形集中在前20 d,隧道顶部沉降大于水平净空变形,隧道的顶部变形为工程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399.
依托怀新高速青山冲双连拱隧道工程,通过地质勘察、现场监测、有限元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双连拱隧道在穿越软弱围岩条件下的变形及应力变化特征.借助位移量测、应力应变量测等手段,对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反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验证模拟、修正设计、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400.
为研究寒区隧道围岩在持续低温作用或冻融循环作用过程中,考虑岩体相变过程中多相体各组分变化引起的岩石热学参数差异对围岩温度场时空变化规律的影响,利用已有岩体未冻水含量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导不同孔隙率下岩体的热学参数计算公式。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建立考虑相变过程的围岩温度场计算模型,分析考虑潜热时不同孔隙率下围岩冻结缘的空间形态变化规律,及相变过程对温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饱和岩体孔隙率越高,对岩体整体热学参数影响越大; 2)低温持续作用围岩时,冻结缘向围岩深处移动并不断变宽,其宽度与其深度呈线性关系; 3)饱和围岩孔隙率对冻结缘移动速度影响较大,但对其宽度基本无影响; 4)由于相变潜热,岩体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围岩温度时程曲线出现不对称阶梯状形态,且其阶梯形状宽度与围岩孔隙率呈正相关; 5)冻融循环过程中,升温及降温过程中冻结缘临近岩体温度梯度存在差异引起的传热效率不同直接导致升温、降温时程曲线的不对称性特征出现; 6)沿硐室围岩径向向外,各处围岩体的温度时程函数与加载的温度函数存在着振幅衰减和相位滞后的现象,且岩体孔隙率越高该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