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34篇
综合类   659篇
水路运输   442篇
铁路运输   129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概述交通部《加快船员队伍发展的十大措施》的颁布背景,结合航海教育研究与实践就“十大措施”主要内容进行评述,在肯定“十大措施”的必要性、及时性与可行性的前提下,提出出台这“十大措施”的方式值得商榷和改进。  相似文献   
93.
良好的情意素养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显著提升专业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而积极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高等职业学校要将情意素养培养列入专业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的细节、内容、语言等环节有机地渗透情意素养的培养,同时重视评价手段的创新和评价结果的分析利用。  相似文献   
94.
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关键是如何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我觉得光靠人事部门来做这项工作还不够,必须有一线维修能力的技术人员参与才行。  相似文献   
95.
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标准高、技术难度大、建设任务重.通过组织科技攻关和客运专线技术创新,开展科研试验和工程实践,掌握了路基工程地基变形、沉降控制、无砟轨道精测和定位技术,成功研制了高速道岔,建成无砟轨道试验段,研制了客运专线新型扣件系统、500m长轨条焊接设备和铺设机组,桥梁建设技术和特长隧道修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客站建造技术日臻成熟,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将建立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网,形成客运专线成套技术体系,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建立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构建客运专线安全技术体系,培养和造就客运专线人才队伍,使客运专线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6.
针对当前项目技术资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技术资料管理对于资料员的新要求,站在职业教育的角度,详述了责任工程师-资料员-统计员培养体系的建立,提出了该培养体系的三大培养板块,分析三大培养板块的重点、特点及联系,以培养更能适应施工管理的资料员.  相似文献   
97.
对根据04规则实施后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命题的船员适任考试“船舶辅机”试卷的整体结构、知识内容覆盖情况、试卷特点等作了深入分析,探寻“船舶辅机”大纲和考试试卷的发展方向,为今后的船员适任考试教学与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正>一、产教学研校企合作模式问题的提出在校企模式探索方面,目前基本都局限于工学结合模式,如校办企业模式、企业命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半工半读模式、顶岗实习模式等。  相似文献   
99.
林海燕 《交通标准化》2008,(19):107-109
我国交通行业推行监理制度已经二十年了,其保证了全国一大批公路、水运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国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交通工程监理工作面临着国外同行的强大竞争压力,故加强监理人才建设是提高竞争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0.
通过陈述中外主要职教模式,介绍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的由来,对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说明工学结合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