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322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目的检测G蛋白偶联的内整流钾通道(G protein-coupled 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s,GIRK)在哮喘模型中的表达改变,并寻找调节其表达变化的因素。方法用卵清蛋白和铝佐剂致敏E3大鼠14d后,用卵清蛋白进行攻击以诱导哮喘模型,用磷酸盐缓冲液致敏并攻击的大鼠作为对照,通过观察肺组织病变、总IgE水平的改变等手段评价哮喘模型。用RT-PCR检测GIRK亚基1~4的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等手段检测大鼠肺组织中GIRK1和GIRK3的蛋白水平,并用免疫组化确定肺组织中GIRK表达的解剖部位。根据免疫组化的结果,选用A549细胞株作为模型,用IL-4刺激,用PCR、Western blot等手段检测IL-4对GIRK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肺组织中GIRK的mRNA水平下降,哮喘模型组肺组织中GIRK蛋白水平也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IRK在大鼠主要表达于气道上皮。随IL-4浓度的升高,在A549细胞中GIRK的所有的亚基的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选择50ng/mL IL-4刺激A549细胞,GIRK的所有的亚基的表达均呈刺激时间依赖性的下降。结论在E3大鼠哮喘模型中,IL-4下调气道上皮中GIRK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2.
目的观察内生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 55,212-2对帕金森病左旋多巴相关异动症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脑内微透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在线递质测量法观察WIN 55,212-2腹腔内注射对异动症模型大鼠左旋多巴相关异动症状和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结果与溶剂注射相比,WIN 55,212-2注射显著抑制异动症模型大鼠左旋多巴皮下注射后的异动样症状(F1 263=44.071,P<0.001),同时明显减少纹状体内多巴胺的释放(F1 263=5.091,P<0.05)。结论纹状体内生大麻素受体可能通过抑制性的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影响异动症模型大鼠的异动样症状。  相似文献   
163.
目的研究单独/联合给予硒、β-胡萝卜素对大鼠生长过程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氧化损伤类慢性病早期预防与治疗中二者的联合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方法 7周龄大鼠随机分组:Se组[亚硒酸钠0.3 mg/(kg·d)],β-C组[β-胡萝卜素10 mg/(kg·d)],Se+β-C组[亚硒酸钠0.3 mg/(kg·d)+β-胡萝素10 mg/(kg·d)],灌胃干预4周,对照组灌服等量水+玉米油。每48 h称量1次大鼠体质量;4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AST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及抗氧化指标。结果各实验组大鼠体质量逐渐增长、血清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血清T-SOD、GSH-Px活力、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明显提高了大鼠肝组织T-SOD、GSH-Px活力(P<0.05)。结论单独/联合给予大鼠硒、β-胡萝卜素未对其正常生长过程造成不良影响,β-胡萝卜素干预提高了大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对辅助氧化损伤类慢性病早期预防与治疗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究微小型RNA-24(microRNA-24,miR-24)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幼龄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幼龄大鼠分为Control、ALI、ALI+miR-24mimic mock及ALI+miR-24mimic组,利用脂多糖(LPS)建立幼龄大鼠ALI模型。miR-24mimic mock及ALI+miR-24mimic分别处理模型大鼠后,计算大鼠肺组织干湿重比,qRT-PCR检测miR-24的mRNA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Tunel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phosphorylation inhibitor of NF-κB,p-IκBα)及IκBα激酶(IκBαkinase,p-IKK)的表达。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为Control、LPS、LPS+miR-24mimic、LPS+pcDNA-IL-1α(pc-IL-1α)及LPS+miR-24mimic+pc-IL-1α组,利用LPS刺激细胞。miR-24mimic及pc-IL-1α分别或同时转染细胞后,qRT-PCR检测miR-24的mRNA水平,生物信息预测miR-24与IL-1α的靶向关系,并利用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检测。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α和IL-1β在各组幼龄大鼠血清中及各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浓度。结果 miR-24在ALI幼龄大鼠肺组织的mRNA水平降低,miR-24mimic可上调miR-24mRNA表达。与Control组比较,ALI组幼龄大鼠肺泡内充满炎性细胞,肺干湿重比值增大,肺组织凋亡细胞百分比升高。与ALI组比较,ALI+miR-24mimic mock组无统计学差异,ALI+miR-24mimic组肺泡内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肺干湿重比值减小,凋亡细胞百分比降低。miR-24mimic可降低ALI幼龄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α和IL-1β的浓度,减少肺组织中p-IKK、p-IκBα及NF-κB p65的表达。miR-24在经LPS处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mRNA水平降低。miR-24mimic减弱野生型IL-1α质粒(IL-1αwt)的荧光素酶活性,并可降低经LPS处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α和IL-1β的浓度,而pc-IL-1α可提高这些炎症因子,并减弱miR-24mimic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24mimic可通过靶向IL-1α及抑制NF-κB激活,减轻ALI幼龄大鼠肺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致哮喘大鼠肺内病理改变及被拮抗后肺内表达的变化,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48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抗NGF干预组,每组均16只。取肺组织在光镜下测量支气管基底膜厚度并计数黏膜下成纤维细胞的数目,HE染色观察气道病理改变并测量呼吸道平滑肌厚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NGF的表达。结果哮喘组肺组织N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NGF的表达与呼吸道平滑肌厚度有明显相关性;哮喘组呼吸道平滑肌厚度、网状基底膜厚度、黏膜下成纤维细胞数目及N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和抗NGF干预组(P<0.05);抗NGF干预组显著缓解上述变化(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组织中NGF表达显著增加,并与呼吸道平滑肌厚度等有关,同时与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有明显相关,予抗NGF干预后可以抑制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讨益肾保真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营养不良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二步5/6肾切除法复制大鼠慢性CRF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毒清组(2.5g/kg.d)、开同组(0.78g/kg.d)及益肾保真方高剂量组(46.5g/kg.d)、低剂量组(15.6g/kg.d)。给药6周,观察大鼠摄食量、体重,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蛋白定量(24hUprV)、白蛋白(ALB)及胆固醇(Chol)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BUN、Scr、24hUprV及Chol较正常组显著升高,摄食量、体重及血清ALB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益肾保真方组的血BUN、Scr、24hUprV及Chol显著降低(P<0.01),摄食量、体重及血清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益肾保真方对CRF大鼠营养不良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探讨大鼠颌下腺细胞中是否表达降钙素(CT),为进一步证明颌下腺与甲状腺C细胞具有同源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SP法以及原位杂交法进行降钙素的细胞定位及基因定位,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降钙素的含量。结果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呈CT免疫反应阳性,阳性物质分布于胞质,胞核呈阴性反应。上述细胞同样含有CT mRNA杂交信号,信号物质亦分布于胞质内,胞核呈阴性反应。ELISA法测定大鼠颌下腺细胞培养液中降钙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能分泌CT,提示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可能与甲状腺C细胞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8.
目的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研究对象,探讨动脉血管壁胶原成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AT1和AT2亚型蛋白表达的增龄性改变。方法幼年组(7周)、成年组(26周)、老年组(51周)雄性SHR各20只,正常饮食饲养1周后,测定鼠尾动脉收缩压;胸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SMA)取材后,石蜡切片,Mallory染色观察壁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ATR蛋白表达。结果 3个年龄组SHR大鼠的血压随增龄呈现明显升高[(151±26)mmHg vs.(166±9.0)mmHg vs.(180±13)mmHg,P<0.05];胸主动脉和SMA壁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沉积亦随增龄增多(IA值:主动脉416±43 vs.483±74 vs.553±83,SMA 387±46 vs.425±67 vs.468±81,P均<0.05);胸主动脉和SMA壁AT1和AT2表达均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灰度值:胸主动脉AT1 159±7.0 vs.150±8.7 vs.139±8.9,AT2 187±6.9 vs.181±9.5 vs.169±10;SMA AT1 163±11 vs.112±11 vs.128±18,AT2 188±11 vs.171±15 vs.171±13;P均<0.05),AT1/AT2比值仅在老龄组增高(幼龄及老龄组胸主动脉0.86±0.01 vs.0.78±0.08;SMA 0.85±0.07 vs.0.71±0.08,P均<0.05)。结论增龄可导致SHR成纤维细胞生长、胶原纤维沉积,血管壁局部AT1、AT2表达及二者比例改变,同时AT1由单纯的介导血管收缩作用转变为介导血管壁重塑,可能是SHR大鼠血压增龄性改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9.
目的观察不同生长期大鼠的晶状体蛋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是否具有不同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提取出生后1 d、2周、6月、1年期的SD大鼠晶状体可溶性蛋白,加入培养的RGCs中,观察其对RGCs存活时间、突触生长状况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同期提取的晶状体蛋白各不同浓度作用于RGCs,促进其存活的作用有差异,最佳有效浓度为10-5g/L。不同生长期大鼠的晶状体蛋白可以延长RGCs存活时间,并随生长期增长而延长,但1 d组与2周组无显著性差异。加入晶状体蛋白后RGCs凋亡减少,随生长期增长而逐级减少。结论晶状体可溶性蛋白可显著促进离体培养的RGCs的存活和生长,晶状体蛋白的最佳有效质量浓度为10-5g/L。不同生长期晶状体蛋白的神经保护作用有所不同,随生长期延长,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探讨在四氯化碳(CCl4) 复合因素诱导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形成过程中,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8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2周组、4周组、6周组,每组20只.予以CCl4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硬化,并在2、4、6周3个时间点分别处死6只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8、TNF-α、IFN-γ和肝脏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IL-18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①CCl_4复合因素诱导的实验性大鼠,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2周时大鼠肝脏组织细胞肿胀变性,6周时有大量纤维增生,部分肝组织有假小叶的形成;②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实验大鼠血清IL-18、TNF-α、IFN-γ水平逐渐升高,造模6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造模组肝脏组织匀浆中IL-18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造模6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CCl_4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形成过程中,IL-18、TNF-α、IFN-γ水平逐渐升高,提示该3种细胞因子与肝硬化的形成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