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322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71.
作者用克山病病区低硒粮和病区粮加硒饲料喂养大鼠30~90d,分别于30d、60d和90d时测定了大鼠全血硒(Se)、血清铜(Cu)、锌(Zn)、铁(Fe)、锰(Mn)、钴(Co)、钙(Ca)和镁(Mg)含量,以探讨硒对大鼠血清中上述元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克山病病区粮可使大鼠血Se含量明显降低,但Se水平的变化并不影响血清中Cu、Zn、Mn及其它所测元素的含量;②补硒可提高低硒大鼠血Se水平,但是血清中所测上述元素含量并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72.
本文动态观察了克山病病区低硒粮喂养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变化。于饲养后第30d、第60d及第90d分批处死大鼠,取肌肉分离线粒体,用荧光法测定MAO活性。其结果在实验的初期和中期(第30d和第60d)低硒组大鼠与补硒组或常备饲料组之间MAO活性均无显著差异,到第90d才出现显著差异。可能骨骼肌线粒体对低硒的损害敏感性低,耐受力强。  相似文献   
273.
本研究用克山病病区低硒粮喂养大鼠比较了硒酵母和亚硒酸钠硒的生物利用度。在补硒2和4周时,用心、肝、肾和红细胞硒含量评估,硒酵母硒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亚晒酸钠,说明硒酵母硒比亚硒酸钠硒更有效地存留于组织。当用血小板和肝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_(PX))活性评估时,硒酵母硒的生物利用度在补硒2周时比亚硒酸钠硒低,但在补硒4周时却高于之,表明硒酵母和亚硒酸钠硒均可供GSHP_(PX)合成所利用,但硒酵母恢复GSH_(PX)活性较慢。在停止补硒后,硒酵母维持心和红细胞硒以及肝和血小板GSH_(PX)活性的作用优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274.
目的探讨双侧多导联记录在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实验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正常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的电刺激,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不同时间的实验刺激(RUN1和RUN2),各个相应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中,RUN2-T1-C2(0.04 ms)和RUN1-T1-C3(0.1 ms)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电刺激波宽为0.04 ms时各波的标准差多小于电刺激波宽为0.1 ms时各波的标准差。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时,建议使用0.04 ms的电刺激波宽。  相似文献   
275.
目的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随机选取E12、E15、E18、P0、P5及P10期的SD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脑皮层、纹状体及海马nNOS阳性细胞的密度。结果E12、E15及E18期大鼠脑组织未见nNOS阳性细胞;大脑皮层及纹状体区P0、P5及P10期均可见nNOS阳性细胞。nNOS阳性细胞密度,在P0、P5及P10期逐渐降低,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期海马偶见nNOS阳性细胞,P5期和P10期均可见较多nNOS阳性细胞,但nNOS阳性细胞密度P5和P10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期大鼠脑内nNOS染色呈阴性反应;生后大脑皮层及纹状体nNOS阳性细胞密度逐渐减小,海马nNOS阳性细胞密度则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76.
细胞内钙超载在急性胰腺炎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而白藜芦醇可以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关白藜芦醇治疗胰腺炎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阐明细胞内钙离子调节失衡和白藜芦醇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应间的关系。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OS)、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和白藜芦醇治疗组(RES)。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而白藜芦醇通过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277.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鼠视皮层突触前NMDA受体的甘氨酸结合位点对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是否有调制作用。采用脑片标本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视皮层Ⅱ/Ⅲ锥体神经元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在使用NMDA受体甘氨酸结合位点抑制剂7-氯犬尿酸(7-CIKYNA),或联合使用甘氨酸和D-丝氨酸的条件下,观测和分析mEPSC频率与幅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甘氨酸和D-丝氨酸增加了突触后NMDA受体电流成分;  相似文献   
278.
目的丹参及其提取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丹参素异丙酯是在进行复方丹参滴丸体内作用基础物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其扩血管作用及机制,为丹参素异丙酯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大鼠肠系膜动脉为标本,以敏感的离体药理学实验方法记录血管平滑肌张力。分别利用内皮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钾通道阻断剂和β受体阻断剂作为工具药,研究了血管内皮、钾通道、β受体对丹参素异丙酯扩血管作用的影响。结果丹参素异丙酯(10-10-10-5mol/L)能显著舒张NE预收缩的血管;丹参素异丙酯能浓度依赖性的非竞争性抑制NE、CaCl2,5-HT的量效曲线;在去内皮的情况下,丹参素异丙酯能明显抑制NE诱导的细胞内钙释放;TEA能抑制丹参素异丙酯的扩血管作用;美托洛尔不影响丹参素异丙酯的扩血管作用。结论丹参素异丙酯有明显的扩血管作用,其通过抑制受体介导的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而舒张血管,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钾通道参与了丹参素异丙酯的扩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279.
目的观察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对大鼠伏核(nucleus accumbens,NAc)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正常大鼠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NAc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PD组大鼠NAc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分别是(5.0±0.5)Hz(n=25)和(8.6±0.7)Hz(n=26),PD组大鼠NAc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对照组,88%(22/25)的神经元呈不规则放电,12%(3/25)呈现爆发式放电;而在PD组,具有不规则和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92%(24/26)和8%(2/26),两组大鼠NAc神经元的放电形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诱发大鼠NAc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280.
目的探索鞘内注射氯胺酮能否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而治疗神经病理性痛。方法利用大鼠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并鞘内注射氯胺酮,应用von Frey行为测试观察对大鼠基础痛阈和SNL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鞘内注射氯胺酮能够降低SNL诱导的机械性痛觉增敏,但对正常大鼠的机械性基础痛阈没有显著影响。同时鞘内注射氯胺酮能抑制SNL所诱导的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结合荧光强度半定量检测,观察到鞘内注射氯胺酮可以降低SNL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特异性标记物OX-42的表达。结论氯胺酮治疗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