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9篇
  免费   414篇
公路运输   3349篇
综合类   1820篇
水路运输   1672篇
铁路运输   1105篇
综合运输   187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杜世回 《科技交流》2006,36(4):165-169
关于地基承载力的术语有基本值、标准值、设计值、特征值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经过几次修订,不同版本对地基承载力术语表达不同,笔者对如何理解和执行规范中地基承载力提出自已的见解,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2.
高速行驶中的轮胎会因反复变形而升高胎温。轮胎温度过高,尤其是当内部温度达到100℃ (这是一般轮胎的最高允许胎温)甚至超过这一温度时,轮胎的橡胶和帘布的强度与粘结力就会明显下降,帘线的热疲劳加剧,橡胶的胶质迅速老化,由此而造成轮胎早期损坏甚至会直接引发爆胎。根据  相似文献   
53.
基于特殊需要,提出了带型钢加劲肋的钢板-混凝土组合板这一新型组合码头面板。以加劲肋形式、组合板厚度和栓钉布置为参数,进行了9块组合板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地选择型钢加劲肋形式、合理地布置栓钉和确定混凝土厚度,可以保证组合作用的发挥。组合板的正截面承载力可按基于修正平截面假定的极限状态计算;组合板的变形,可在按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的基础上,加上考虑界面滑移影响的附加变形值予以修正。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4.
桩间土的再固结与桩承载力的时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桩间土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及大小,建立了桩间土再固结模型,用三维固结理论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将计算的桩间土固结度增长与实测桩承载力的增长进行了对比,两者的后期增长率吻合较好,表明可由桩间土固结度的增长来预估桩承载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55.
高填土涵洞的病害处理和加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平果至百色二级公路软地基上一道高填土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涵台下沉后的处理措施,总结了该工程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软土地基上高填土涵洞的加固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6.
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极限承载力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亮  刘宝琛 《铁道学报》2002,24(4):109-113
降雨入渗导致土坡土体强度下降,容重增加是引起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应用饱和土-非饱和土的非定常渗流方程可以求得土坡中任一点的饱和度。根据土体物理指标的现场土工试验可以建立含水量与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应用根限分析的下限法可以求得不同降雨量时边坡的极限承载力大小,该法借助地有限单元法和连性规划法,可以较容易地建立静力许可场,并进而求得极限荷载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57.
58.
59.
60.
一、前言 济南汽车制造总厂自1960年生产出我国第一辆重型载重汽车——黄河牌8吨载重车以来,三十多年来不断推出新产品,至今已具有年产万辆汽车、五大汽车系列、一百多个品种的生产能力。为了解决黄河牌汽车高原行驶动力性不足与经济性下降的问题,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与西宁高原工程机械研究所联合开发出适应于高原的10吨级JN1171/044高原型载货汽车,并于去年通过了中国重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