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01篇
综合类   128篇
水路运输   79篇
铁路运输   37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推动汽车设计翻开新的一页.无论是美国、欧洲或者日本,车商们无不将小轿车的自动化、智能化列为21世纪发动新的市场攻势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32.
韩燕 《驾驶园》2009,(8):108-108
在酷暑炎夏,我们可以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吃着冰镇西瓜消夏,这当然是现代科技的功劳。那么在没有高科技的古人是怎么度过漫漫长夏的呢?  相似文献   
133.
张楠 《中国电动车》2009,(12):15-15
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等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科技管理手段为确保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4.
缔造新经典     
《汽车生活》2009,(3):88-89
千年万年都流失在时间的长河里,经典却在千世万世里亘古不变地流传着。一季或一年的流行那不是经典,经典是一种恒久的美,如同雷达表的材质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又在经典之上缔造新的经典。  相似文献   
13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科技进步日益加快,重大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使科技因素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诸因素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随着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科技因素在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因素中所占的比重,已由20世纪初的20%,50—60年代的50%和70—80年代的60%~80%,增长到90年代的85%左右。在这些国家中,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在以服务经济(service economy)为主导的未来社会中,物流业会是怎样的情况呢?我们可以从美国等最发达的国家中看到它的刍型。  相似文献   
136.
汽车技术性能检测设备可分为维护、修理、测试和诊断四个部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大小将取决维修制度的变化和维修作业内容的变化,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已基本上不再进行汽车的整车大修,只是按照汽车检测诊断设备提供的检测报告,对汽车进行针对性的维护或修理作业,藉以恢复其技术性能,消除隐患,保证汽车良好的安全性能及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7.
11月10日凌晨,舟山一艘渔船被撞沉,船上6位渔民下落不明,肇事船舶逃逸。在浙江、舟山两级海事部门努力下,充分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监控手段,终于锁定肇事船舶。  相似文献   
138.
动态集锦     
《铁道知识》2005,(4):44-45
中国铁路移动通信全球系统(GSM—R)率先在青藏铁路实现,集装箱安全检查引入高科技,铁路建设信息  相似文献   
139.
刘五店港区作为新厦门港“一湾八区”之一,在《厦门港总体规划》中,其港区性质功能定位:近期功能是以发展集装箱运输、临港工业、高科技产业、港口仓储及现代物流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区,兼以厦门港对台“三通”的主要口岸功能;中远期功能将成为厦门港未来重要的港区之一,以国际大型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作为对台“三通”、航运、经贸合作及交流的重要口岸,兼以发展临港工业、高科技产业、港口仓储、  相似文献   
140.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方兴未艾,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正在日益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高科技的竞争。在这世纪之交的重要时期,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切实做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的工作,比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