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33篇
综合类   1396篇
水路运输   165篇
铁路运输   272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开展感恩教育、培养高职生感恩之心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针对高职生感恩之心缺乏的种种表现,分析其成因,设计并组织各种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调动高职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来,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完成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主要从运筹学课程的特点、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四个方面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3.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的秘书人才都是通过学校来培养的,并且都是面向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所以导致秘书实务的课程和教学都有很大的落后。致使市场缺少非常多的秘书人才,然而培养优秀的秘书人才、加强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市场需求的当务之急。所以在以后的改革中,我们更加需要对教学条件、市场调研和加强学情来证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4.
彭庆 《中国电动车》2013,(11):185-18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职经贸类专业的招生和就业也面临压力。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职经贸类专业也应着力培养以经贸技能为核心、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职人才。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探讨了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基于企业视角加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深刻认识自己、认识职业、认识社会的基础上,科学定位,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将企业的文化及人才能力素质需求提前传递给学生,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打造学生的能力,为企业节省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充分实现校企融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996.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主题。世界各国对创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把创新视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高职《电工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法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电工学技术的需要。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从教学观念中去进行革新,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7.
听课、评课是听取和评议他人的教学,总结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反思是总结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个人的自我改进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文中提出了基于听评课的反思概念,总结了基于听评课反思对高职英语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如何通过基于听评课的反思促进高职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98.
高职院校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以"三标对接"为导向,推进《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以实现《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课程标准与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企业物流业务岗位技能标准的有效衔接,从而使高职院校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技能物流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99.
高职院校强调实践能力,学生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少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教师要求双师型比例至少50%。相较而言,高职的教学研究氛围不浓,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较弱,在部分教师中间有重实践能力而轻教学研究能力的倾向。基于此,文中分析了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学研究能力的辩证统一关系,论述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问卷形式对本科院校的大专学历学生、法律类高职院校学生、其他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就业压力源调查。结果:本科院校大专学历学生就业压力最小,法律类高职院校学生压力最大;家庭朋友因子上,女生得分比男生高;学校因子上,男生比女生得分高;大一新生在学校因子上得分最高,大三毕业生在社会因子上得分最高;经济条件好的比经济条件差的得分低;单亲家庭学生在总分和所有维度上得分最高,核心家庭学生就业压力源得分最低。根据研究结果,分别从个人、家庭、学校与社会几个方面提出就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