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8篇
  免费   68篇
公路运输   854篇
综合类   386篇
水路运输   566篇
铁路运输   384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针对某整车怠速抖动问题,文章首先通过主观评估和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步判断和分析,随后采用两个激振器对动力总成施加扭矩输入,进行动力总成在扭矩激励下的频响分析和模态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悬置刚度测试与分析,最后优化悬置并验证效果,成功解决了怠速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982.
983.
针对冷却模块悬置系统结构仿真分析方面,主要考察其振动与疲劳问题,一方面考察汽车在路面行驶时,冷却模块的随机振动激励所产生的疲劳破坏问题;另一方面主要考虑冷却模块的振动特性,首先冷却模块悬置系统的刚体模态频率需要避开发动机二阶点火频率,其次冷却模块的弹性模态频率需要大于风扇运转所产生的频率。本文以冷却模块的振动疲劳破坏的问题为分析目标,对冷却模块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并与实际断裂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分析方法可靠。同时,对冷凝器支架进行相应的优化,可提高冷却模块的随机振动寿命,为冷却模块的优化改进提供依据,并对后续的疲劳寿命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84.
为分析车载移动式拉臂钩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提出基于ANSYS的车载移动式拉臂钩模态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拉臂式压缩垃圾车的实际结构和参数为例,采用UG软件构建移动式拉臂钩3D模型,将该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并利用该软件分析车载移动式拉臂钩在装箱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对移动式拉臂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固有振动特性,如振型、固有频率以及阻尼比等振动特性参数以及受力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移动式拉臂钩结构,降低移动式拉臂钩的集中应力,提升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85.
传统路面噪声计算不考虑轮胎的影响,容易导致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噪声控制欠缺,使得仿真阶段噪声预测偏差较大。针对该问题,对轮胎进行模态测试,利用逼近计算生成仿真轮胎,结合底盘系统搭建整车路噪的仿真模型;利用实测路面噪声数据,对比模态轮胎法、传统轴心力荷载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模态轮胎法比传统轴心力荷载法计算路面噪声峰值的计算精度高10.8百分点,尤其是对于轮胎的空腔噪声;与实测数据相比,A计权噪声仅有0.5~2.0 dB的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986.
文章利用HyperMesh软件对某商用车白车身建立仿真模型,研究其在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并进行了白车身模态试验验证,将试验数据与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有限元分析的频率与试验结果频率除第一阶外,其他各阶整体主要模态的频率误差在5%以内,说明有限元模型比较准确,计算结果可信,仿真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实际结构的振动特性,此白车身整体模态频率与二阶不平衡激励频率相差较远,引起整车共振可能性较小,预估整车舒适性及车身疲劳寿命满足要求。通过仿真手段评估结构特性,可节省开发试验费用,缩短开发周期,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7.
汽车车轮是整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轮毂是车轮总成的关键部件,汽车轮毂设计的稳健性直接影响着整车性能。文章利用有限元法对汽车轮毂进行模态及刚度性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仿真分析,使轮毂的模态及刚度性能满足整车目标体系要求,有效支持了汽车轮毂的工程设计开发,有利于降低整车振动和噪声,为良好的整车噪音、振动与声粗糙度(NVH)性能开发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88.
通信时延和传感器感知时延对智能车辆协同动作和行车安全至关重要。针对2类车辆编队控制策略(定常间距双向不对称控制和定常时距多前车跟车控制),引入通信时延和感知时延,并计算编队系统保持稳定性的通信时延阈值和感知时延阈值。首先,考虑到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在直接相邻车辆的位移和速度分量上引入感知时延,在直接相邻车辆的加速度分量以及非直接邻居车辆的状态信息引入通信时延。将具有时延的信息用于反馈控制器。其次,对双向不对称控制下的同质车队及对多前车跟车控制下的异质车队进行模态分解得到多个低阶的双时延模态子系统。然后,基于双时延微分方程结构特性,提出了几何构型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单个模态子系统保持稳定性的通信时延阈值和感知时延阈值。从而,车队系统稳定的通信时延阈值和感知时延阈值取决于解耦后的多个模态子系统。最后,进行了MATLAB数值仿真,研究通信时延和感知时延对2类编队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双向不对称控制下,当不对称度较大时,车队系统对时延具有较高容忍度;在定常时距单前车及两前车跟车控制下,车队系统的感知时延阈值和通信时延阈值随时距的增大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89.
本文以某SUV车型为整改对象,利用模态分析、轮胎力传递率等试验方法,对车型激励源、路径、响应进行详细排查,分析车型路噪产生原因并制定优化措施,以提升整车路噪性能,改善其噪声品质。  相似文献   
990.
文章利用虚拟试验:(Virtual Proving Ground,简称VPG)提取的路谱载荷,基于整车模型系统研究了车型1(轿车),车型2(跨界SUV),车型3(中大型SUV)三种典型车型在动载荷激励下车身开口对角相对变形情况,并将动态法计算结果与静态工况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车型1在比利时路面和共振路面工况下车身开口对角变形量相对较大;基于虚拟路面动载荷激励法与车辆实际服役工况更接近,计算的开口对角变形量远大于静态工况的计算结果;模态贡献量分析显示对车型1,2,3后背门处车身开口对角变形影响最大的模态频率分别是14.49Hz,20.48Hz,21.51Hz,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结构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