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5篇
  免费   169篇
公路运输   1272篇
综合类   769篇
水路运输   746篇
铁路运输   512篇
综合运输   13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支持向量机法,研究了拼宽T梁桥的效应函数在小样本条件下的隐式函数拟合精度问题,误差小于5%;将拟合的隐式函数用于构建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功能函数,分析了拼宽桥的时变可靠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VM法预测结果偏小;分析强度时变效应及收缩徐变因素,在70 a内梁片结构可靠指标降低速率及幅度不显著,且较不分析时变效应时高;假设旧梁运营20 a后进行拓宽,新梁运营45 a内,拼宽桥体系可靠指标降低速率相对平缓;新梁运营45 a后,拼宽桥体系可靠指标减少则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2.
43.
针对桩承式路堤,分别建立二维和三维离散元分析模型,开展土拱形成过程数值模拟。从细观角度研究不同路堤高度条件下桩承式路堤土拱形态和荷载传递机制,获得土拱效应充分发挥条件下的土体沉降模式,其模式呈现为椭圆形拱状。二维分析结果表明,当路堤填土高度达到一定值时,其高度约为0.8倍桩净距。由于二维土拱模型只能反映一个截面上的土拱效应,因而高估了路堤荷载传递效率。相比二维Trapdoor分析结果,三维条件下土拱效应充分发挥时所需的桩-土差异沉降更大,桩顶和桩间土压力随差异沉降的变化速率更慢,荷载传递效率更低且受填土高度影响更高。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基坑开挖时复合地基及竖向、横向"双洞效应"对下卧双线地铁隧道竖向、横向附加荷载的影响,基于Mindlin应力解,得到在复合地基侧摩阻力作用下隧道轴线上的竖向、横向附加荷载,通过迭代法计算得到"双洞效应"引起隧道轴线上的竖向、横向附加荷载,借助竖向、横向总附加荷载引起的隧道位移对比验证,并分析隧道位置改变对侧摩阻力和"双洞效应"引起隧道竖向、横向附加荷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摩阻力和"双洞效应"对隧道竖向、横向附加荷载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减小隧道的竖向、横向总附加荷载,且影响范围不变;在施工条件和规范容许范围内,应尽量减小双线隧道之间的距离,以及增大隧道与基坑中点的距离;当需要严谨精确地计算小净距地铁隧道"双洞效应"引起的附加荷载时,必须选用迭代法计算。  相似文献   
45.
研究目的:路堑预加固桩与桩间土钉墙或挡土墙联合使用时设计计算方法尚不成熟,特别是对其"土拱效应"对桩间土钉墙或挡土墙有何影响未见报道过。传统设计时未能很好考虑这一问题,一般按经验进行设计。本文结合南昆铁路某科研试验工点,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提出了一些较新的观点,供同行参考。研究结论:为了使两桩之间形成"土拱效应",应使桩间支挡物的刚度较小,使其后土体具有形成卸荷土拱的松动条件,此时桩身土压力与挡土墙上并不一致,桩上大、桩间墙上则较小,这种受力模式要求我们不必将桩间的土钉墙或挡土墙做得太强;同时由于土拱的拱矢在跨中最大(一般不超过3m),而靠近桩边时较小,故建议土钉长度跨中的要比两边的长3m左右,边上土钉长度也不宜太长。  相似文献   
46.
根据锚杆与桩的荷载传递过程的相似性,分析群锚荷载传递机理;引入群锚"加筋"效应的概念,考虑加筋效应影响下的群锚位移变化规律,建立群锚位移计算基本微分方程,提出了一种新的能更全面考虑锚杆间相互作用的群锚位移计算方法。通过改变锚杆间距、直径、锚固体长度,得到不同参数对群锚位移的影响。最后,采用该位移计算方法对某实验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位移计算值与实测值较吻合,且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7.
为了确保桩身曲线判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合多个工程实例,通过各种地质条件下的桩底反射识别、桩身曲线比对,并结合声波透射法、钻芯法和开挖验证、调查资料等方式,对低应变法检桩中的地质效应及处理作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声波透射法比低应变法更适宜检测完全嵌岩桩、柱桩;桩底反射波相位与基桩设计承载性状无必然关系;需考虑桩周地层波阻抗变化对低应变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在充分利用广州地铁实测数据基础上,通过建立恰当的短路计算模型,证明了在地铁短路过程的发展阶段其短路电流的时间常数是不断变化的;同时,对集肤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通过对实际情况的适当简化,进行了相关仿真研究;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地铁走行轨在集肤效应的影响下电阻和电感参数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我国近两年进口汽车零部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汽车零部件召回相关数据,提出进口汽车零部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要点。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两种方法建立风险评估数据模型,并对比模型结果,对各种进口汽车零部件风险预警等级进行分类,针对分类等级提出相应的风险监管建议,包括风险管理、完善信息平台和及时更新相关技术标准等,探索风险监测管理模式,建立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触发机制研究,提升我国进口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0.
高压共轨喷油器精密偶件的泄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尚勇 《汽车工程》2004,26(6):666-670
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中,随着燃油喷射压力的大幅度提高,燃油的粘度-压力效应、粘度-温度效应凸显。作者分析了高压共轨喷油器精密偶件中的泄漏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考虑了燃油的粘压效应、粘温效应后实际的泄漏量并不十分严重;如果考虑油液的极化效应、进口起始段的效应以及环形槽的影响,实际泄漏量可能还会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