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34篇
综合类   60篇
水路运输   42篇
铁路运输   43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regarding drivers' opinions,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with respect to speeding and driving on urban residential streets with a 30 0;km/h speed limit. The present research aims to address this issue by conducting a questionnaire study with a sample of 367 Japanese driv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ivers tended to have positive beliefs about complying with the 30 0;km/h speed limit and understand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speeding; however, a majority of the drivers considered breaking the speed limit as a way to reduce their travel time. While the extent of speeding was found to be very serious, a number of drivers still supported the use of a 30 0;km/h speed limit on residential streets and favoured protecting the right of vulnerable street users.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at the drivers who did not support the 30 0;km/h speed limit were associated with those who had committed traffic-law violations, who had negative beliefs about complying with the speed limit, who did not consider residents' opinions, who believed it is acceptable for them to drive at a high speed, and who felt it difficult to refrain from speeding. With regard to anti-speeding countermeasures, under drivers' point of view, streets should be designed to make the 30 0;km/h speed limit more credible, although this study also showed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 awareness programmes and social campaigns as speeding interventions.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drivers' speed choices in various specific driving circumstances, and six underlying factors affecting drivers' speed choices we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c of the findings, the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speeding interven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2.
针对预应力对薄壁箱梁结构0#块剪滞效应影响研究不足的现状,以某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背景工程,基于Midas Civil建立全桥整体模型,并用ANSYS建立该桥0#块实体模型。分析0#块在不同工况下的空间应力状况,揭示0#块的受力特性和应力分布规律,同时分析最大双悬臂状态下预应力对箱梁0#块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得出预应力对剪力滞效应有抑制作用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3.
针对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选择我国当前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型式,采用弹性层状体系力学分析软件Bisar3.0分析计算路面结构层底拉应力,并考虑基层厚度和模量、不同面层厚度对其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底基层厚度对于层底拉应力影响较小,底基层厚度增加10cm,基层层底拉应力仅降低0023MPa;底基层模量对基层层底拉应力有显著影响,其模量越高,基层层底拉应力就越小;面层厚度对基层层底拉应力影响较大,基层层底拉应力随面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当面层厚度在18~20cm时,水泥稳定层层底拉应力为0086~0082MPa。  相似文献   
104.
托架是0#块工程中的重要受力结构,其计算与施工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以铜威高速公路毕节至威宁段0#块托架施工工程为例,对其托架计算与施工方法进行阐述,为同类工程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基于ARM嵌入式调距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蒋凯 《造船技术》2014,(1):47-50
调距桨广泛应用于各类舰船上,微机化调距桨控制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基于高性能ARM嵌入式调距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提高了调距桨智能化水平,实现了高速匹配算法控制及高效可靠信息传送机制.分布式模块化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易维护、可移植、可扩展的特点,为现代船舶工业全船监控网络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6.
建立表面活性剂与有机物共存体系中芘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反向色谱柱(2.1mm×100mm,5μm),通过调节和控制流动相、柱温、流速等因素,得到芘的优化测试条件.结果表明:流动相选用乙腈-水(80:20,V/V),流速0.20mL·min-1,柱温25℃是最优测试条件.同时,对TX-100存在与不存在情况下芘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使用OriginPro 8.6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并进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表明:X-100存在与否对水溶液中芘的测定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7.
介绍江苏省237省道盐河桥主桥悬浇箱梁0#块支架施工过程,重点详述了钢管支架的施工要点及验算步骤,同时与贝雷支架对比,对此类施工方案的安全性、经济性、装拆方便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8.
基于Choquet模糊积分的物流网络二阶段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  李旭宏  毛海军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0):142-145,158
为弥补加法型方法对指标相对独立性和指标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假定,应用模糊测度及Choquet模糊积分,并结合模糊集理论、0—1整数规划提出了物流企业设施网络设计的二阶段方法:首先利用Choquet模糊积分对单个物流设施进行多指标评价,然后再考虑物流设施的模糊建设成本、模糊业务量和容量约束建立模糊整数规划,经过求解模糊规划模型而获得最佳的物流设施网络。最后应用案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创新性提出“0-FIS”理念,以应对生产线老旧化、三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导入工作的需要。以产量0损失为目标,结合行业调研情况,通过自动化工艺规划、新技术应用,在总装现场开展柔性化、集约化、智能化改造,完成了前后挡风玻璃和轮胎全流程装配自动化、机舱线束继电器装配自动化一系列总装工艺技术创新,为总装行业生产线老旧化改造和体质提升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0.
打造绿色低碳港口是港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港口节能减排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减排量、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因素,根据各个港口自身特性选择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方案组合,并合理安排建设序列。将多目标优化应用到港口节能减排建设中,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目标,以及建设成本、时序和节能减排控制性指标等约束条件,构建绿色港口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的多目标0-1规划模型,采用Excel的规划求解功能进行模型优化,科学确定节能减排项目及其实施序列。并以江苏某港口节能减排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该港口节能减排建设优化方案,优化方案减排率达38.4%,效果显著,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