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04篇
公路运输   74篇
综合类   53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82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监测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地区具体环境状况和北京地铁5号线环保验收调查工作,根据噪声传播的理论经验,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监测方案的布设原则,包括敏感点监测、降噪设施监测、传播规律监测、厂界监测等,给相关项目工作和交通噪声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奥运交通组织与安全保障,对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保证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同时,完成繁重、复杂、高标准的奥运交通组织,必须拥有一个功能强大的技术支撑系统——奥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北京奥运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3.
给出了时空多模式融合模型(MM模型)的实用建模方法.利用华北地震和北京SARS 2个时空数据集对MM模型进行了建模应用和性能评价,与单纯神经网络模型相比,MM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与预测趋势变化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分析表明,利用MM模型对不同类型时空过程建模时,不同分量信息所起到的作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44.
以探讨文化与地铁公共空间的关系为出发点,阐明地铁公共空间是一座城市文化的延续、传承与发扬的载体,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可以加强地上与地下空间的有机联系,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空间环境。通过对北京地铁公共空间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完善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创作思路及组织模式;通过文化站点个性化、文化空间融合化、创作手法现代化等新思路、新方法,丰富地下空间环境,创造人文空间。用北京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创作的案例,对所述观点进行实践阐述,为今后地铁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将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电力监控系统(PSCADA)、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等深度集成为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使得联动的实现变得更加方便.论述基于北京地铁6号线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联动的实现原理、功能设计方法和工程实现方案,说明使用联动功能矩阵的设计方法有利于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工程归档,介绍这种方法在北京地铁6号线得到成功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46.
盾构顶力是盾构始发和接收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参数。以北京地铁15号线某6 m盾构直接切削玻璃纤维筋桩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研究分析了盾构始发与接收时不同刀盘正面顶力作用下围护桩体受力以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盾构始发中在切割玻璃纤维筋桩体时,若顶力大于10 000 kN,会引起地表隆起; 盾构接收中在切割玻璃纤维筋桩体围护结构时,由于桩的一侧为临空面,当盾构顶力大于8 000 kN时,会引起桩体发生向临空侧的倒塌破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该研究对洞口处玻璃纤维筋桩体的设计和盾构安全施工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预测地下线的环境振动影响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依据北京市DB11/T 838—2011《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中的振动预测模型,并对地下线工程条件和预测点的情况进行简化和假设,预测距离为0~60 m、线路埋深为10~20 m、取不同类型建筑物预测点的环境振动值,根据GB 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的"居民、文教区"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所执行的环境振动标准值,分析各预测点的超标情况。结果表明:线路的埋深越深,线路与建筑物的水平距离越远,建筑物的等级越高,则环境振动预测值越低,建筑物受到的环境振动影响越小。因此建议:根据振动影响范围和达标距离,做好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合理确定振动控制距离;当地下线穿越中心城区时,应根据环境振动影响预测结果和超标情况,确定合理的减振措施等级。  相似文献   
48.
北京动物园公交枢纽规划设计与换乘组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对北京动物园公交枢纽一段时期实际运营情况的考察为基础,从规划思路、位置环境、建筑结构、流线设计、设施配备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着重指出枢纽内部换乘客流组织、外部车辆流线组织与疏解能力匹配以及客流引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枢纽实际运营效果及其对周边交通状况的相关影响进行阐述,提出针对部分现存问题的对策,并结合一体化枢纽设计理念提出类似枢纽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9.
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要点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杨秀仁 《都市快轨交通》2004,17(6):32--37,53
对北京地铁5号线首次采用盾构法修建地铁隧道的情况进行了介绍,针对北京特有的地质条件,通过盾构试验段工程对设计和施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王鑫  韩煊  周宏磊  雷崇红 《隧道建设》2013,33(12):1004-1009
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盾构施工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典型工况,首先利用盾构作业面现场测试,得到盾构施工振动振源的时程曲线,并分析其频幅特性;其次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进行现场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Z_soil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隧道结构-周围土层-建筑物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实测振源时程作为荷载输入,建立盾构施工引起周围建筑物振动响应的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现场测试的成果,分析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规律。主要结论如下: 1)盾构施工引起的横断面上的建筑物振动响应,随距隧道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衰减的趋势,但又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2)振动对于作业面向前的建筑物的影响较其对于作业面向后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