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篇 |
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68篇 |
综合类 | 47篇 |
水路运输 | 25篇 |
铁路运输 | 35篇 |
综合运输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胡晓宇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25(6):21-23
提出了抗震能力系数,给出了判断结构抗震能力强弱的方法,由此得出抗震结构若具备足够承载能力,其延性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并且结构屈服承载力对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程度更大,从而认为不宜将结构设计得抗震承载能力过低,而片面追求结构延性. 相似文献
142.
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目的:为检验双线连续刚构铁路桥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参照《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对连续刚构桥进行自振特性分析、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分析过程也可作为高墩铁路桥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种方法。研究结论:通过自振特性分析,得到该桥的主要自振周期与振型。弹性地震反应分析包括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用容许应力法对桥墩截面进行抗弯验算。弹塑性地震反应则首先采用纤维模型进行桥墩截面的弯矩一曲率分析,得到截面弹塑性弯曲能力曲线,将其转化为等效的折线模型,作为桥墩相应位置的等效分布塑性铰弯曲特性,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得到桥墩截面的弯矩一曲率滞回曲线,从而判定该桥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桥满足规范“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43.
为研究铝合金/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筋近表面嵌入式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以加固方式、加固筋类型和加固量为变量,设计了5根钢筋混凝土梁试件进行单调静载试验,重点分析了混凝土加固梁的破坏模式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铝合金筋或GFRP筋嵌入式加固后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均显著提高;加固量相同时,GFRP筋加固梁、铝合金/GFRP筋混合加固梁和铝合金筋加固梁的极限荷载比未加固梁分别提高了105.8%、45.7%和17.5%,但混凝土梁采用GFRP筋加固后延性降低、脆性突出,而采用铝合金/GFRP筋混合加固或铝合金加固后混凝土梁的延性则与对比梁相当;GFRP筋嵌入式加固梁和铝合金筋嵌入式加固梁分别发生了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破坏和加固筋屈服后混凝土压溃破坏,而铝合金/GFRP筋混合加固梁则先是GFRP筋与混凝土保护层发生剥离,之后随着作用跨中位移的持续增大,受压区混凝土发生压溃,破坏过程有两重防线。在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截面分析法给出了嵌入式加固梁抗弯强度的理论计算模型与工程实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加固梁极限弯矩的试验值与理论预测值之比及与实用模型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081和1.063,方差分别为0.003和0.005,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4.
汽车白车身刚度同时影响着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论文以某乘用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试验方法和计算机数值模拟仿真方法获取了该白车身的弯曲静刚度和扭转静刚度。通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方法所得白车身刚度值均达到设计要求,且两种方式得到的刚度曲线均很平滑,说明该白车身的整体刚度设计合理。该结果相互验证了两种方法的可靠性,为白车身的设计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5.
为了研究延伸外摆线准双曲面齿轮的啮合特性,基于有限元仿真和试验,分析了齿面接触斑点、齿根弯曲应力、重合度和传动误差等啮合特性。结果表明,某一时刻齿面接触区域近似为椭圆形,齿轮啮合过程中,单个齿面上的椭圆形接触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大小齿轮齿根危险点均主要承受拉应力,小齿轮危险点先承受拉应力,再承受压应力,而大齿轮危险点则相反;齿轮重合度随载荷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齿轮传动误差受载荷影响较大,小载荷下传动误差较大,随载荷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最后缓慢减小趋于稳定。文章的研究内容对准双曲面齿轮的设计和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6.
半刚性基层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强度和模量都会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为了对半刚性材料的抗弯拉性能的衰变进行研究,文章选取了四种典型半刚性基层材料为试验对象,研究半刚性基层材料弯拉模量的衰变过程。试验发现:四种半刚性材料的抗弯拉模量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不断减小,其模量衰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类型材料的抗弯拉模量衰变规律以及不同衰变阶段的幅度有所不同;半刚性材料级配对其抗弯拉模量值有比较大的影响,但采用粘结料剂量相同,而级配不同,材料的模量衰变幅度、走势及衰变过程基本相同;混合料类型相同但是粘结料不同,其抗弯拉模量衰变过程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