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485篇
综合类   367篇
水路运输   125篇
铁路运输   199篇
综合运输   1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协作体系的动力特性主要包括体系的自振频率和主振型,它是协作体系结构动力分析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金马大桥这种独特的协作体系结构进行了动力特征分析,给出了前20阶频率和相应的振型,并且对同等跨径的普通斜拉桥和剪力铰方案做了相应的动力特征比较分析,同时分别计算了各种结构参数变化对协作体系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对其影响规律作了详细的讨论,本文的结果为协作体系的固有振动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江阴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及初步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阴大桥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建于1999年,由于种种原因系统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以江阴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工程为背景,剖析了原系统的故障成因及新系统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升级改造后的系统构成、传感器布置及系统软件功能等,并对系统试运行期间的部分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3.
罗斌 《中南公路工程》2007,32(6):153-156
针对路基路面、桥梁病害,通过探地雷达探测中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图像识别,开展了地质雷达检测路面结构层厚度、破损状况和路基隐患异常体部位工作,取得了路面隐含裂缝和桥梁空心板顶板厚度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4.
结合宿淮高速公路上淮安大桥实体工程,针对大跨径水泥砼桥面受力特点,建立力学分析模型对桥面铺装体系进行受力分析,找出铺装层的最不利荷载位置,研究该位置下铺装层的应力应变规律,确定铺装层设计的各个控制指标,比较移动荷载作用下铺装层的响应,为桥面铺装层设计提供力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该文在分析目前国内现有部分斜拉桥斜拉索塔上锚固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部分斜拉桥斜拉索塔上锚固技术。文章较详细地阐述了该锚固技术的研究和设计,介绍了锚固工艺试验的检测结果及该技术在桥梁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6.
兰州市深安黄河大桥拟建成一座大型城市景观桥梁,对景观和造型有较高的要求。该文从兰州市的自然状况、交通现状、自然景观和桥梁文化等方面阐述了该桥方案构想的基本思路。文章还对该桥的七个方案从创新、优化和美学诸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对比。  相似文献   
127.
针对拉萨河流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柳梧大桥主桥主跨8个预制下沉沉井基础进行了设计变更,变更为排桩地下连续墙组合式扩大基础,这样,既满足了基础受力要求,又解决了基础抗冲刷问题,同时还避免了沉井下沉过程中的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28.
从箱梁的节段划分、接缝设计、剪力键设计、预应力体系设计等节段拼装设计的关键方面,对虎门二桥工程引桥节段拼装箱梁的结构设计细节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为今后类似桥梁建设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9.
对悬臂施工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预拱度设置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桥梁结构的有限元模拟分析以及已有大跨径混凝土梁桥长期变形规律的统计结果,提出一种以桥梁结构长期变形曲线为基础的成桥预拱度设置方法。通过工程算例,将其与已有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该计算方法具有概念清晰,符合桥梁结构变形实际的特点,且具有不受桥型结构限制的特点,可为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0.
根据以往国内大型悬索桥的设计经验,对威海双岛湾科技城一号桥主索鞍设计进行了探讨;并通过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对主索鞍座受力进行了分析。经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比较发现,高应力区都集中在连接部位和接触部位,随着远离接触点,应力迅速下降。该次计算的应力结果较为均匀,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