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44篇
综合类   380篇
水路运输   66篇
铁路运输   33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01.
通过品析唐代诗歌,阐述了唐代诗人有着浓厚的海洋情结,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唐代“海”字文章做得大而强,海水制盐、珍珠采集、季风航海、海外贸易等在唐诗中都有如实反映;另一方面,唐代诗人由海洋激发的诸多人生感悟,无论积极与消极,唐诗也作了真切的记录.唐代诗人对海洋情有所钟,这首先应归功于时代生活的推动,其次是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02.
A step-wise approach to implementing ecosystem-based fishery management (EBFM) offers both a tractable policy opportunity and feasible set of scientific responsibilities in ongoing efforts to incorporate ecosystem dynamics into fisheries management. This case study of oysters in the Chesapeake takes a regional approach and utilizes a fishery species that is a popular menu item, an important habitat for other fish species, and a cultural touchstone in the area. From grounding in ecosystem service policy goals and a survey of stakeholders from across industr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community groups, we developed eight indicators that are meant to serve as a first-order check for EBFM. We evaluated these indicators based on data availability, spatial coverage of the whole region, and relevance to ecosystem service goals. Spatial integration of indicators addressing chemical, bi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allows identification of localities within the region that require more attention, either by scientists or policymakers, in order to meet EBFM goals.  相似文献   
403.
A recently empirically isolated latent variable in transport choice is symbolism, which examines what people believe their transport choices say to others about them and how they are judged in a social context. Whilst 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symbolism differs vertically across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groups within a country, very little work has been done on how symbolism in transport may differ between similar individuals across nations as a func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values, and how this may manifest itself in transport choices. I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to be found then this could have impacts for transport policy formulation and transfer.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discusses these issue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initial goal of any research into symbolic transport choices across cultures is theoretical fertility, and this is best achieved by adopting Lakatosian research programmes, using theory-driven thematic analysis to develop theoretical models for testing.  相似文献   
404.
考察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绿色木霉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5.0 g/L硫酸盐纸浆作为碳源,纤维素酶活值为27.956 IU/mL,其值是以纤维素作为碳源时的2.19倍。当培养基中以2.0 g/L蛋白胨为唯一氮源时,纤维素酶值活可达58.461 IU/mL。当培养基中添加2.0 g/L葡萄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另外,菌丝体的最佳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405.
论“南通现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现象”是南通群体性公民高尚道德素质的体现,是南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体现.“南通现象”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的现实活标签,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对南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起着关键契机和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406.
安全制度与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本文从文化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例,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行了分析,指出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原动力,认为每个员工的安全行为与企业安全文化良好的一致性,将有利于更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企业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07.
通过分析学习型组织这一新型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点,建立一种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408.
业务流程是企业组织运行的基本体系,是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业务流程必须随市场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而调整,即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本文介绍了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NACKS)通过对造船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顾客(船东)服务流程进行再造,以价值链创造为依托,将顾客服务提高到战略高度,促使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充分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并逐步培植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基本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系统优化。此外,通过实践探索对业务流程再造提出了较深层次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409.
近几年,随着国内客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客车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产客车开始远销海外。如何使我国客车造型更具民族文化特点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分析欧、日客车造型的民族化特点,提出我国客车造型设计民族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410.
文化寻根与章太炎对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国、保种、保教"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者主要的话语诉求。它使许多知识人常追思"国学"及其承载的国族的历史,并以此为基础去建构对现代中国的认同。在这一群体中,章太炎即是表现突出者。他对国学内涵的重新发掘就是意在建构国人对现代中国认同所必需的稳定而持久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这既是文化民族主义的自觉,又是在外在危机压迫下的文化寻根。但却不意,章太炎的此等努力,实则是西方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的知识和话语体系所隐含的权力体系在近代中国的复制,并割裂了中国的历史。同时,这一独特的历史镜像,以章太炎为代表,具有新旧双重身份的知识群体对对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具有文化民族主义之特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的限度和对新旧知识的困惑同时并存的独特文化现象。这更能说明他们何以能完成由"借种族革命、推翻异族政府"转向对现代中国认同的建构的缘由所在。它决定了近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外在表现形式、话语诉求及其深层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