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62篇
综合类   398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1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影响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研究沥青膜厚度与水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旋转压实仪成型5种沥青膜厚度的圆柱体试件,采用改进Lottman试验评价不同沥青膜厚度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沥青膜厚度与改进Lottman试验结果相关性好,基于水稳定性优化设计的最佳沥青膜厚度为9~11μm。  相似文献   
412.
李巍 《北方交通》2010,(4):41-42
概述了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的技术关键,介绍了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在辽宁省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13.
以本溪沈环线北台段大修工程为实例,介绍SEAM改性沥青及其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与我国北方常用的其他改性沥青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证明SEAM改性沥青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14.
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黑大线中修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涛 《北方交通》2010,(5):10-12
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是一种有效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和修复性养护的新技术,论述了这项技术在路面中修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415.
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评价是环氧钢桥面铺装的主要检测项目之一。通过三分点小梁疲劳与跨中加载小梁疲劳2种方案,对比了应变控制与应力控制对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评价的适用性;用2种常见环氧沥青的对比试验数据,印证了分析,推荐使用应力控制;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对疲劳夹具进行了修正,确保其疲劳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16.
文章根据青藏公路路面使用沥青的现状,利用有限元模型对青藏公路5种常用路面结构不同温度分布下的力学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沥青碎石过渡层的路面结构(如ACR)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面层的竖向位移、压应变、最大剪应力、最大剪应变和基层底面弯拉应力均较小,为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17.
文章利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在不同温度、应力作用下对制作的加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聚酯玻纤布、玻纤格栅、FHGS高强玻纤复合材料土工格栅(简称FHGS格栅)等不同防裂夹层材料的小梁试件进行了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FHGS格栅作为防裂夹层对反射裂缝的抑制作用要优于其他几种材料,并能起到较好的防裂效果。  相似文献   
418.
文章针对隆百高速公路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实例,从路用性能、经济性、适用性三方面阐述了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势,介绍了橡胶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材料检验结果和混合料、矿料级配拟定要点,同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了最佳油石比,并提出了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值,为类似公路工程的橡胶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19.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的现场荷载响应,以阜周高速长寿命试验路为载体,通过在路面结构内埋设仪器,测得了路面结构的荷载响应数据。以试验路数据为基础,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温度的变化特性。并将现场检测结果与力学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路面设计理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20.
通过对南方某高速公路早期车辙病害调查和试验分析,发现沥青路面早期车辙与路面材料抗车辙能力差和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有关,路面车辙仍继续发展,并逐渐向沥青中下面层发展。结合路面车辙产生原因及其特点,铺筑了4个处治方案试验路,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对路面处治方案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后续全线车辙处治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