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分析了现有公路选线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借助高分辨率显示设备来实现的公路三维选线方法,并编制计算机软件加以实现.介绍了公路数字化选线的实现过程.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指出公路数字化选线方法能有效提高设计效率,节省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2.
讨论了基于矢量化的等高线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ap)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维建模,实现了等高线的三维可视化,本文以线性内插为基础,采取了简化的基于等高线特性的内插方法,并提出了一种等高线的快速搜索方法,该算法通过软件实现,已应用在铁路电力架空线路辅助设计系统中.  相似文献   
23.
碎屑流灾害在西南山区较普遍,且碎屑流级配变化较大,对范围内的建筑构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容忽视的恶劣影响.其工程防治措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而采用桩群进行拦挡的形式更是新颖,因而弄清碎屑流颗粒级配对拦挡桩群的冲击响应特征将为其治理工程结构优化与防护提供参考.基于此,采用离散元软件Discrete Elemen...  相似文献   
24.
随着实景三维技术不断推进发展,将基于倾斜摄影技术获得的实景三维数据集成在集景三维平台中,可实现道路快速三维建模,再通过叠加空间管控要素、现状限制因素等,实现了规划的三维可视化分析。以仙马湖组团路网优化研究为例,验证了基于实景三维路网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使规划路网与地形贴合更好,与现状控制因素协调更优,与河道水系亲水更佳,避免了城市建设大挖大填,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践行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5.
介绍国外沥青混凝土路面新型研究方法,并着重介绍了运用这些研究方法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为国内沥青混凝土路面科研、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微观初始缺陷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CTB)细观开裂的影响,基于离散元法(DEM)和随机算法构建了细观非均质随机骨料数值模型,结合参数反演确定了模型细观参数,并引入裂隙网络(DFN)来表征水泥砂浆内部的微观初始缺陷。通过虚拟半圆弯曲(SCB)试验模拟了细观开裂过程,比较分析了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并进一步研究了裂隙密度和宽度对结构细观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观断裂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模型能较好地表征细观随机开裂行为;材料的宏观开裂是由于细观损伤的累积导致,宏观裂纹的产生经历了平稳扩展和快速贯通的过程;张力是裂纹演化的驱动力,裂纹通常沿着砂浆与骨料的界面薄弱区进行扩展;微观缺陷显著影响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初始裂隙通过诱导微裂纹的扩展与贯穿,降低结构整体强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结构的容许形变,其中20~40 m·m-2的裂隙密度和0.3~0.45 mm的裂隙宽度对材料强度影响最为显著,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裂隙密度和宽度对于提高材料抗裂能力有益。所构建的细观模型可以很好地捕捉微裂纹的扩展和贯穿过程,能够实现对细观断裂的精确模拟,为探索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破坏过程和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7.
陈荣  张鹰 《水运工程》2007,(3):8-11,30
总结了槽蓄量计算中的常用的断面法、水沙平衡法和地形图量算法的原理和不足,利用1973—2002年的水下地形图为基础资料创建DEM,进行了精度分析;计算河道槽蓄量的大小;对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叠合分析,得到河道槽蓄量大小的变化及水下地形变化的可视化。结果表明:1)利用海图资料建立的DEM精度较高,其中1982年的中误差仅为0.78m。2)在1973—2002年间北港河段槽蓄量整体增大,即呈现冲刷之势,泥沙冲刷量为1.6×108 m3。在整个研究时段内,1982-1987年间槽蓄量变小,河道发生淤积。3)北港河床航道稳定性较差,河床逐渐演变。水流作用切滩下泄使大量泥沙迁移堆积;洪水造床作用在河口河槽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给水管网中漏损网络的类型,分析了传统给水管网节点漏损量模型和估算方法的不足,通过GIS空间分析强大功能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GIS与DEM相结合的新的给水管网节点漏损量估算方法;重点研究了基于GIS的网络分析建立的给水管网拓扑关系,并利用DEM模型计算网络节点处高程,结合漏损模型的计算方法估算出给水管网节点处漏损量;实例验证,说明基于GIS的给水管网节点漏损量估算是一种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基于Xdraw算法的SAR航线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载SAR进行对地观察的飞行实验所需时间和处理周期偏长,成本也偏高,并且没有定量的地形遮挡分析。文章利用三维数字地球平台的地理信息,提出一种基于Xdraw算法的机载雷达可视域分析。只要给出地形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就可以得出可视域的分析结果,同时在不同SAR航线高度参数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评价,得出该算法可以较好近似真实的可视信息,为SAR实验给出了定量的地形遮挡分析,为确定SAR航线规划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30.
大别山隧道围岩破碎带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亚宇 《隧道建设》2006,26(4):54-57
以客运专线合武铁路大别山隧道工程大断面施工为背景,在通过隧道施工设计中存在的围岩破碎带时,应用TSP超前地质预报初步确定破碎带的距离和走向,并结合隧道施工现场开挖揭露出的围岩情况,应用离散单元法(UDEC)对围岩破碎带全断面施工开挖、支护方案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监控量测成果和离散元计算成果中隧道拱顶下沉规律基本一致,且变形量小于设计允许值,证明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结构处于完全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