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8篇 |
免费 | 20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62篇 |
综合类 | 624篇 |
水路运输 | 421篇 |
铁路运输 | 619篇 |
综合运输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200篇 |
2013年 | 157篇 |
2012年 | 284篇 |
2011年 | 234篇 |
2010年 | 168篇 |
2009年 | 144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179篇 |
2006年 | 144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侧向风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需要考虑相互气动影响的车辆和桥梁各自的气动参数。为考虑车辆和桥梁的相互气动影响,在常规桥梁节段模型三分力测试装置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三分力分离装置———交叉滑槽系统。该系统利用环形滑槽和直线滑槽交叉点位置的变化来调整车辆和桥梁间的相对几何关系,并能实现车桥系统的同轴转动,从而方便地进行不同攻角情况下气动力的测试。利用交叉滑槽系统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车桥系统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多工况对比研究,讨论了车桥系统的雷诺数效应,分析了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比较了车辆在桥上位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交叉滑槽系统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是可行的;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对车辆和桥梁的气动力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隧道检测系统及其在韩国高速铁路隧道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JunSLee Il-YoonChoi Hee-Uplee Choon-SukBang 《中国铁道科学》2004,25(3):21-26
介绍韩国高速铁路隧道安装的健康监测系统,提出基于检测数据诊断隧道衬砌可能破损的新系统识别方法。引入逆算法,即根据已知的形变数据和混凝土衬砌恒载,估计破损的程度和位置。对以刚度均减和裂缝概念为基础建立的两种模型进行效果和优劣比较。对理想化的隧道结构进行数学分析,并用检测数据中常用的白噪声对模型进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刚度均减方法的模型1对白噪声相对不敏感,而以裂缝概念为基础的模型2由于受刚度减小的影响很小,易于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23.
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要点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对北京地铁5号线首次采用盾构法修建地铁隧道的情况进行了介绍,针对北京特有的地质条件,通过盾构试验段工程对设计和施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
根据相似准则在MM 10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高速列车摩擦制动模拟试验 ,研究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和铜基粉末冶金闸片配对时的制动摩擦性能 ,探讨使用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的可能性。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和铜基粉末冶金闸片配副进行摩擦制动时具有制动温升低 ,摩擦因数稳定和耐磨性好的优点 ,能满足高速列车的制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5.
26.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12):74-79
以朔黄铁路近2000孔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开展重载运输对既有铁路混凝土梁的影响分析、常见病害统计及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处理对策。结果表明:重载运输导致桥梁结构主梁、墩台基础、支座等结构横向、竖向和纵向受力大幅增加,活载储备量降低,振动和疲劳加剧,进而引起混凝土梁体开裂、挠度过大、横向振动加剧、梁端顶死等一系列病害大量出现并迅速扩展,轴重和运量的大幅提高是病害快速出现和发展的直接原因,通过采取体外预应力加固、辅助钢梁加固和裂缝灌封等措施,可以达到提高混凝土梁结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28.
针对工程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变截面杆件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个矩形隧道算例,比较了实际加腋计算和简化为等截面计算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别.在实际工程设计计算中,变截面加腋型杆件应按实际情况计算. 相似文献
29.
30.
对刚柔过渡区域刚性和柔性接触网的弹性不同及接触线高度不等情况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找出该区域弓网关系恶劣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改善刚柔过渡区域弓网关系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