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3篇 |
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97篇 |
综合类 | 205篇 |
水路运输 | 63篇 |
铁路运输 | 35篇 |
综合运输 | 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汽车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特性和职业特性非常突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文中在分析课程结构特点和行为导向教学法内涵的基础上,对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汽车机械基础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2.
利用CDMA1X无线通信技术对磁浮列车悬浮导向控制系统实施无线远程监控,并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阐述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系统接口转换模块、CDMA数据终端单元和远程监控中心等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该系统已成功运用于双磁浮架车辆悬浮导向平台试验中,很好地实现了车辆运行过程中对各点控制器状态和参数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43.
44.
介绍了诱导后即有完整停车信息下的多项logit停车选择模型,其中共有4个停车场属性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诱导前即无停车信息下的停车选择模型,包括停车寻泊路径选择的logit概率模型和把不确定信息下转化为不完美信息的停车场选择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一个算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诱导前和诱导后各路段上的车辆数、各停车场的车位利用率以及排队等待入库的车辆数。 相似文献
45.
46.
在高客流负荷和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列车延误会导致短时段内车站滞留客流激增,为防范拥塞导致的安全风险,地铁车站会启动预案及时引导客流。从乘客感知角度出发,调查并分析列车延误条件下乘客的出行计划改变意愿、信息需求偏好,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列车延误情景下,乘客出行计划改变及决策所需的信息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对站内客流引导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乘客对于人工引导的依赖性最高,现有信息化引导措施与乘客的期望尚存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延误客流信息服务综合提升对策,以提升延误条件下乘客信息服务满意水平。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诱导信息对乘客的影响,考虑信息提供时间、方式、更新频率及其与路径属性之间的交互关系,提出融合诱导信息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行为决策框架。考虑乘客在决策时表现出遵循混合决策规则的倾向差异和不同属性感知差异,建立改进的混合效用-后悔模型。将路径属性与诱导信息同时纳入调研情景设计,基于调研结果标定模型中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决策规则的模型拟合效果最高(调整优度比达0.396)。进一步分析乘客对信息的偏好:相较于下载手机APP,乘客更喜欢社交媒体推送的形式接收诱导信息;引入信息推送频率时间价值,并对比得出,女性、中老年及非通勤乘客更倾向于接受更高频率的诱导信息推送服务;分析各属性弹性值,表明诱导信息提供方式和更新频率应作为管理者的辅助手段,在特定场景下(例如高峰拥堵和突发事故)诱导信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研究揭示了诱导信息提供方式如何影响轨道交通乘客的路径决策机理,有助于设计更加精准和高效的诱导信息策略辅助客流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48.
49.
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平谷线为依托,基于线路功能定位和客流需求,对车辆选型、运营交路方案进行探索性创新研究。提出一种行车组织优化模型及求解算法,并以运力运量、工程投资、客流-车流匹配率等关键性指标为比选目标,确定该市域快线的最佳行车组织方案,以期为类似市域快线行车组织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0.
32t轴重机车转向架设计方案及动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设计32t轴重机车3轴转向架,采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6轴机车动力学模型,先比较了单拉杆和双拉杆轴箱定位方式对机车非线性稳定性、直线运行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机车单拉杆轴箱定位方案在直线速度60km/h以下和曲线半径小于400m时,比双拉杆轴箱定位方案具有优势;机车双拉杆轴箱定位方案在运行速度高于60km/h,曲线半径大于400m时,优于单拉杆轴箱定位方案。然后比较了单牵引杆和中心销牵引方式对机车轴重转移、直线运行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单牵引杆可以实现最佳黏着利用率94.12%,但是采用中心销牵引方式,机车的黏着利用率也达到92%。两种机车牵引方案直线和曲线通过动力学性能差别甚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