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30篇
综合类   84篇
水路运输   101篇
铁路运输   164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 model to compare three alternative forms of public transport - light rail, heavy rail and bus rapid transit - is developed for an urban network with radial lines emanating from the borders to the city centr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ssumes an operation aimed at minimising the total cost associated with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provision, which encompasses both operator and users costs. The decision variables are the number of lines (network density) and the frequency per period for each mode. This approach has no prejudices a priori in respect of whether a specified delivery scenario is aligned with existing modal reputation. Rather, we establish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 specific transit mode should be preferred to another in terms of the operator (supply) and user (demand) side offerings. The model is applied using data from Australian cities, suggesting that in most of the scenarios analysed a high standard bus service 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mode, because it provides lower operator costs (infrastructure, rolling stock and operating cost), access time costs (due to a larger number of lines) and waiting time cost (due to larger frequencies of operation). A rail mode, such as light rail or heavy rail, may have a lower total cost only if it is able to run faster than bus rapid transit, and the difference in speed is enough to outweigh the bus advantage on operator cost and access and waiting times.  相似文献   
62.
新建地铁车站零距离下穿既有线区间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暗挖隧道下穿既有地铁施工,势必会引起既有地铁结构附加变形和差异沉降,影响其结构及运营安全,需要进行变形和内力分析,以便采取必要保护措施.文章以某暗挖车站密贴下穿既有地铁区间为例,采用FLAC3D和SAP 2000模拟,分析既有地铁区间变形和内力发展规律,评价结构和运营安全受影响的程度,为安全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3.
公交优先是缓解城市拥堵的重要方法.按照Wardrop 用户均衡原则,通过考虑乘客候车时间成本、乘车时间成本、换乘时间成本和车内拥挤成本,对包含两条线路(一条为一票直达线路,一条为支线干线线路)的公交系统建立出行选择均衡模型,并基于乘客个人出行成本的分析,得到了固定需求下用户均衡时两条线路选择人数和系统最优时两线路的最优发车频率.还在弹性需求情形下比较了系统最优和公交公司垄断情形两种不同政策所导致的均衡出行人数、公交票价、发车频率、公司利润和社会净收益等指标.算例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得到了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研究一致的结果,为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船舶靠帮模型试验中缆绳和碰垫的非线性特性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船与船在海浪中进行补给、转运等作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波浪水池中进行模型模拟试验,了解靠帮系统的运动和受力特性,必须考虑每一个细节.本文针对模型试验,重点介绍了具有非线性弹性特性的系泊缆绳和碰垫的模拟方法,并给出了试验结果.从模拟的缆绳和碰垫弹性曲线以及试验结果来看,本文所用的缆绳和碰垫模拟方法是可行的,可以用于今后其他类似的模型试验中.  相似文献   
65.
小型高速SWATH船下体型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帐篷函数法和切片理论分别编制了SWATH船的阻力、纵向运动理论预报程序,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数据相一致.针对小型高速SWATH船主机置于下体后,下体型线的3种典型变化情况,理论分析了下体型线改变对SWATH船的阻力及纵向运动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6.
船舶靠绑作业系统试验模拟与测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浪作用下船舶系泊靠绑进行补给、救生与货物转运等作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波浪水池中进行模型试验,了解靠绑作业系统的运动和受力特性,必须考虑每一个细节.本文针对系泊靠绑模型试验,重点介绍了缆绳、碰垫非线性弹性特性和系泊缆绳上补偿力模拟与测试方法,以及靠绑船舶的运动响应测试,并给出了部分模型试验结果.从模拟的缆绳和碰垫弹性曲线及系泊缆绳上补偿力试验结果来看,文中所用的缆绳、碰垫和缆绳上补偿力模拟方法是成功的,非接触式光学运动测量系统能方便地进行靠绑船舶运动响应测试,可以应用于今后其他类似模型试验中去.  相似文献   
67.
文章主要分析了厦门港集装箱运输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从加强厦门港口基础设施、经济腹地的拓展延伸、加大口岸通关建设、积极开辟支线、促进中转业务的开展、加强海铁联运体系建设、发展港口战略同盟、积极促进对台贸易,加强海西建设等方面促进厦门港集装箱运输发展。  相似文献   
68.
在道路分级时充分考虑公交优先的需求对落实公交优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公交线路分类和城市道路功能分级的基础上,分析了公交线路分级与城市道路分级的互动反馈关系,考虑公交优先对城市道路的要求,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四级八类,并确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69.
系统地研究分析既有铁路运输系统点线能力的协调问题,做好运输规划、设计与实现系统最优运营的重要环节。运用大系统控制和耦合协调优化的理论方法,以系统结构特征为基本出发点,对既有铁路运输系统点线能力协调的目标、原则进行论述,从理论上提出协调优化的算法思路和求解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70.
传统的线型设计方法较多地依赖母型船性能和设计者长期积累的经验。现阶段,一种新型的结合CAD参数化建模技术和CFD数值计算技术的设计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的些许限制。以一型5000TEU集装箱船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首次运用。该船线型的成功研发表明基于参数化建模的设计方法有助于提升船体线型的研发能力和设计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研发人员对母型船和设计经验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