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6篇
综合类   86篇
水路运输   39篇
铁路运输   35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生产力布局调整以及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使电务系统迫切需要一套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郑州电务段在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的近2年时间里,不断在生产实践中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探索,并在安全管理理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相似文献   
22.
在权衡开办费、合同违约率等评价因素的基础上,借鉴灰色系统理论,通过灰关联分析,构造灰靶决策模型,对各投标公司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协助业主优选投标公司承接工程,避免传统评标工作只有少数专家参加、评标的每一项打分都体现专家个人的意见、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或是只依靠单一指标(最低标)进行选择的片面性,提高了决策的精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23.
基于乘客换乘量和停车泊位的BRT站台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系统(BRT)的研究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引进了BRT,为了保证公交的快速通行,对BRT站台规模的研究日益重要。首先找出快速公交站台规模的影响因素,由此结合排队论的相关知识,从站台乘客换乘量和泊位对站台规模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基于乘客换乘量和基于泊位的站台规模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以计算出站台的最小面积和最小长度;再以最小宽度为验算指标,当指标冲突时,结合调整原则,最终得到合理设置的站台规模。  相似文献   
24.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工作条件、工作对象等工况参数是一个经常变化的量,直接影响设备的性能指标,因此需用标准定义下的工况参数予以修正。文章主要介绍了标准级配配比、沥青标号、冷集料含水量及初始温度、出料温度、大气状况等标准理论试验工况的确定。  相似文献   
25.
根据滚轮运动的特点,在水上专业学生固定滚轮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原则,探讨了开展滚轮运动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通过正确引导,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同时结合相关模仿练习,使学生对固定滚轮产生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与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26.
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倡导学校和教师应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同的选择机会。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现状作一全新剖析,并提出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调动这些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7.
在对干道车流运行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差分近似代替微分的方式对传统的交通流流体动力学理论进行了改进;并且用准冲击波分析方法对干道行程时间和干道行程车速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研究,以满足快速预浏的要求,为城市干道交通流的科学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对邓小平行政体制改革思想的论述 ,阐明了只有运用科学思维 ,才能使理论走向科学的现代化 ,唯现代化理念才可实践出现代化成果。这正是邓小平理论立于 2 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29.
关角隧道进口段浅埋砂层隧道稳定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突变理论,对关角隧道进口段浅埋砂层隧道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的应力释放率下围岩的变形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隧道变形的极限位移,用以指导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30.
A model to compare three alternative forms of public transport - light rail, heavy rail and bus rapid transit - is developed for an urban network with radial lines emanating from the borders to the city centr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ssumes an operation aimed at minimising the total cost associated with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provision, which encompasses both operator and users costs. The decision variables are the number of lines (network density) and the frequency per period for each mode. This approach has no prejudices a priori in respect of whether a specified delivery scenario is aligned with existing modal reputation. Rather, we establish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 specific transit mode should be preferred to another in terms of the operator (supply) and user (demand) side offerings. The model is applied using data from Australian cities, suggesting that in most of the scenarios analysed a high standard bus service 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mode, because it provides lower operator costs (infrastructure, rolling stock and operating cost), access time costs (due to a larger number of lines) and waiting time cost (due to larger frequencies of operation). A rail mode, such as light rail or heavy rail, may have a lower total cost only if it is able to run faster than bus rapid transit, and the difference in speed is enough to outweigh the bus advantage on operator cost and access and waiting ti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