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4篇
  免费   325篇
公路运输   1388篇
综合类   2585篇
水路运输   1709篇
铁路运输   2251篇
综合运输   44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621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669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671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赵蕾 《中国水运》2007,5(8):169-170
随着中国加入WTO,大量外资项目引进以及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工程项目在基建、房产、公路、水利、能源、勘测等方面的规模和数量急剧增长。与此相比,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水平并没有"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2.
无线CBTC系统简介,开放空间无线CBTC车地通信系统构成及原理。  相似文献   
43.
引航员与船长间信息交流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航员与船长之间在引航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达到安全引航的必要手段之一。以前,引航员上驾驶台后利用短暂的车、舵命令来了解船舶性能,与船长交流很少。事实上,他们之间各怀特长,引而不发,这给应急状态时的协同操作带来安全隐患。为使引航工作的安全更有保障,目前上海港引航管理站推出《船长/引航员信息交流卡》突出强调了信息交流在引航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4.
舰船综合电力推进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分析了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提出了舰船综合电力推进监控系统的二层网络体系结构。对主要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系统的关键技术。指出由于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在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灵活性等方面具有诸多明显的优势,它已成为21世纪舰船动力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5.
基于灰理论的港口吞吐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永明  郑光平 《中国水运》2007,5(4):160-162
港口吞吐量是港口建设的重要依据,有效预测港口吞吐量,才能使港口在海洋运输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灰理论预测可以在少量信息、不完全数据的情况下,揭示港口吞吐量的发展变化特征,是研究港口吞吐量的有效工具。本文对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应用灰理论对港口吞吐量建立灰色模型GM(1,1)进行短期预测,其结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本文慨述了DS6-K5B型计算机联锁系统在故障-安全、可靠性和适用性方面的设计原则,从联锁设备、输入输出接口、软件可靠性、电源、系统完整性、可扩展性方面论述了系统适用于我国铁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47.
48.
从监造角度介绍新造船中有关船舶轴系检查和验收的经验和心得,提出了一些易被监造师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9.
模糊数据库技术在航海避碰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将航海避碰案例规范化 ,并根据案例中部分信息的不精确性 ,在数据库系统的数据表示和查询中引入模糊技术 ,从而形成了一个模糊关系型的避碰案例数据库系统 ,并将其嵌入到航海避碰决策支持系统当中 ,为安全航行提供了更丰富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5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of a self-organizing, completely distributed traffic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upon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Unlike centralized traffic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proposed system does not need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s a prerequisite for implementation.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posed system, simulation is selected as the primary approach in the feasibility studies. A simulation framework is built based on an existing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 model for the simulation studies. The critical questions for building the proposed market-driven system are examined both from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points of view. Traffic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both in freeway and arterial networks via information exchange among IVC-equipped vehicles is tested within the simulation framework. Results on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IVC and traffic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distance obtained from the simulation studies are generated and analyzed under incident-free and incident conditions for various roadway formats and parameter combinations.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speed of the incident information wave and the speed of the corresponding traffic shock wave due to the incident are analyzed for different scenarios as the most crucial aspect of the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as a potential foundation for application in such a decentralized traffic inform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