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2篇
综合类   76篇
水路运输   38篇
铁路运输   38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91.
在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中,利用电路所存原冗余来参与状态分配,更符合“A-H规则”,从而获得较简单的电路结构,并且消除了无效状态和所谓的自校正问题,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新的状态分配技术。  相似文献   
192.
UV/H2O2降解水中2,4-二氯酚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UV/H2O2光氧化反应器,以2,4-二氯酚为指代物,研究了不同2,4-二氯酚起始浓度、H2O2浓度、pH值及温度对2,4-二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V/H2O2是对2,4-二氯酚脱毒的一种有效方法,75min内2,4-二氯酚去除率可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93.
目的 主要观察液氮 (- 1 96℃ )保存 1~ 2 4个月不同时间瓣膜组织葡萄糖代谢率和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的变化 ,为临床适用的冷冻保存人同种主动脉瓣的适宜保存期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男性的主动脉瓣膜 2 0个。实验依据保存时间分为 1 0组 ,Ⅰ组为新鲜对照组 ,Ⅱ~Ⅹ组分别为冷冻保存 1~ 2 4个月瓣膜。新鲜瓣膜取材后直接供实验用 ,冷冻组各瓣膜缓慢降温 (1℃·min- 1 ) ,液氮中保存 ,快速复温。瓣膜置入培养液 2 4h ,置入前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并计算其差值。同位素测定标本加入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 ,做CBPM计数 ,计算每mg组织3H TdR掺入量。结果 新鲜瓣膜组葡萄糖消耗量和3H TdR掺入量均最高 ,冷冻保存组随液氮保存时间延长 ,组织的葡萄糖消耗量和3H TdR掺入量逐渐减低 ;冷冻保存 1~ 1 5个月瓣膜葡萄糖代谢率与新鲜瓣膜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冷冻保存 1 8~ 2 4个月瓣膜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减低 (P <0 .0 5 ) ,冷冻保存 1 2~ 2 4个月瓣膜3H TdR掺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 <0 .0 5 )。结论 液氮保存对人同种瓣膜组织葡萄糖代谢率和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有一定影响 ,其程度随保存时间增长而加重 ,液氮保存 1 5~ 2 4个月瓣膜组织代谢率明显减低 ,因此瓣膜耐久性可?  相似文献   
194.
目的探讨人子宫颈癌组织中印记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2)和H19印记缺失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PCR技术筛选出40例人子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具有IGF2和H19基因杂合性病例,然后RT-PCR法检测IGF2及H19印记状态。结果IGF2基因在子宫颈癌组和对照组具有杂合性比率分别为52.5%(21/40)和65%(13/20);双等位基因表达率分别为47.6%(10/21)和7.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19基因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具有杂合性比率分别为47.5%(19/40)和55%(11/20);双等位基因表达率26.3%(5/19)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中存在印记基因IGF2和H19的杂合性丢失(LOH)和印记缺失(LOI),IGF2和H19基因异常可能与子宫颈癌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95.
Introduction  Sincethecorrosionofoiltubesinbrinesolutionscontainingcarbondioxide (CO2 )andhydrogensulfide(H2 S)gasesisasevereprobleminengineering ,itisveryurgenttobuildapredictivemodelofthecorrosionrate(rcorr)foroiltubesinCO2 /H2 Scoexistentenvironment …  相似文献   
196.
目的 探讨褪黑素与免疫调节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含量、比值。结果 褪黑素可提高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含量 ,调整CD4+/CD8+比值。结论 褪黑素可通过调整免疫调节细胞TH/TS 的比例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7.
通过研究人体尺寸与汽车内部空间的关系及近似车型的舒适人体坐姿,并根据设计车型的空间综合考虑,得出设计人体坐姿,并可根据参考车型评价其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98.
对某油井爆炸事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爆炸的井口设备和井下管材残片逐一进行了分析检查。认为油井爆炸发生于油管内部,爆炸性质属于化学爆炸。爆炸原因是在油管里注入了H2O2,且关闭了所有与油管连通的阀门。H2O2在密闭的油管里分解出大量氧气和热量,并与油管内的油、气发生剧烈反应,最后发生了燃烧爆炸。对分析结论用油管实物进行了水压验证试验,对油井管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的特征用金相分析和断口微观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9.
Vehicles are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mmonia (NH3) and isocyanic acid (HNCO). HNCO and NH3 have been shown to be toxic compounds. Moreover, NH3 is also a precursor in the formation of atmospheric secondary aerosols. For that reason, real-time vehicular emissions from a series of Euro 5 and Euro 6 light-duty vehicles, including spark ignition (gasoline and flex-fuel), compression ignition (diesel) and a plug-in electric hybrid, were investigated at 23 and −7 °C over the new World harmonized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 (WLTC) in the Vehicle Emission Laboratory at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Research Centre Ispra, Italy. The median HNCO emissions obtained for the studied fleet over the WLTC were 1.4 mg km−1 at 23 °C and 6 mg km−1 at −7 °C. The fleet median NH3 emission factors were 10 mg km−1 and 21 mg km−1 at 23 and −7 °C, respectively.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even though three-way catalyst (TWC),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and NOx storage catalyst (NSC) are effective systems to reduce NOx vehicular emissions, they also lead to considerable emissions of the byproducts NH3 and/or HNCO. It is also shown that diesel light-duty vehicles equipped with SCR can present NH3 emission factors as high as gasoline light-duty vehicles at both, 23 and −7 °C over the WLTC. Therefore, with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market of this DeNOx technology, vehicular NH3 emissions will increase further.  相似文献   
200.
为探究掺氢比对氢-甲醇发动机稀薄燃烧性能的影响,在一台1.8 L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 (GDI) 改装的氢-甲醇发动机上,开展了不同燃空当量比和不同掺氢比条件下的甲醇发动机掺氢燃烧和排放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稀燃条件下,增大掺氢比能提高发动机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放热率峰值,且燃烧相位提前,燃烧持续期缩短。在稀燃情况下适当掺氢有助于改善循环变动,混合气越稀改善效果越好,但随燃空比和掺氢量增大时,循环变动却有恶化的趋势。当燃空当量比大于 0.71 时,增大掺氢比能改善 HC 排放;当燃空当量比大于 0.83 时,掺氢能改善 NOx排放,但 CO 排放恶化;当燃空当量比小于0.83时,增大掺氢比导致NOx排放恶化但CO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