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8篇
  免费   105篇
公路运输   301篇
综合类   667篇
水路运输   413篇
铁路运输   346篇
综合运输   9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路基沉降预测是指导正确施工及运营期路基养护的一个重要因素.GM(1,1)模型及Logistic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路基最终沉降量的预测.基于组合预测的基本理论,结合GM(1,1)模型及Logistic模型的特点,提出了GM(1,1)-Logistic组合路基沉降预测模型,采用线性组合预测方法,以过去一段时间内组合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为原则来求2个预测模型的加权系数.结合工程实际监测数据的计算结果和分析表明,GM(1,1)-Logistic组合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比单个模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2.
基板与陶瓷衬底之间的焊层寿命通常利用IGBT模块的被动加热和冷却(热循环)来测试,但这种试验会引起焊层失效(分层)。实际应用中,IGBT和二极管芯片是主动被加热的,诸如焊线脱落等其它模式的失效也会限制使用寿命,通常可通过功率循环试验来评估这种应力的影响。本文通过功率循环试验来评估衬底焊层的失效,利用高循环周次的测试进行有效的衬底焊层热循环试验,其关键在于功率循环过程中焊层温度的预测。在温度波动不大的条件下,比较了被动热循环和主动功率循环时对焊接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新建贵广铁路四寨二号隧道下穿厦蓉高速公路瑞坡隧道,是在具有不均匀动荷载的浅埋围岩中修建大断面铁路隧道,确保施工过程中隧道上部行车的安全,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对下穿过程中采用中隔墙(CRD)法施工取得成功的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4.
分析国内轨道交通车辆选配的现状,指出车辆选配主要集中在常规制式车型上,虽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基本需求相适应,但也存在基于预测客流选配车辆的盲目性、相互攀比性以及忽视车辆综合拥有成本、保持适度规模与适度组合等问题。因此,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按线网层级划分的选配理论及优先发展策略,为今后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选配提供清晰的思路及合理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25.
论述近10年来AFC系统的国产化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起初基本依赖进口,到目前国产化率达到70%,但是现场终端设备(主要包括自动售票机及自动检票机)中的几个关键模块仍以进口为主,国产化遇到瓶颈。对AFC系统的现状进行论述,并提出对国产化的展望。  相似文献   
26.
随着北京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每年的新线开通都将对线网各线的客流分布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新线可研多注重新线自身的预测,缺乏线网整体变化的预测分析.结合线网客流变化的关键因素,探索利用新线可研和现有OD数据预测新线开通后线网客流的方法,并以北京地铁4号线开通为例进行验证,从一定程度上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7.
通过阐述城际动车组在Teamcenter和UG NX环境下采用数字化技术开发的过程、方法,介绍了PDMS系统文件数据的管理方式,自顶向下地适合动车组车辆协同设计的装配设计方法,大装配技术和车辆分系统出图的方法等,同时还提出并介绍了全数字化车辆模型在动车组车辆重量管理、干涉检查和设备布置优化等方面的应用,为轨道交通车辆全三维协同设计提供了一种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8.
洞庭湖大桥拉索风雨振控制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伏晓宁 《公路》2003,(2):14-18
随着大跨径斜拉桥的不断建设,斜拉索的减振特别是风雨振的控制已成为该类桥梁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岳阳洞庭湖大桥建成通车后已发生多次强烈风雨振,在对应用磁流变智能阻尼减振技术控制风雨振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评估了该技术控制拉索振动的实际效果,证明该阻尼器是拉索风雨振控制的有效手段。岳阳洞庭湖大桥全桥安装磁流变阴尼器后,加速度响应降低为原加速度的1/20-1/30。  相似文献   
29.
采用SWOT分析法作为西部公路发展策略的制定方法,在对西部公路交通系统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归纳、剖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西部公路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的方法,按重要性确定了西部公路发展环境的优势(S)与劣势(W)、机会(O)和威胁(T)因素,并采用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提出了西部公路发展的建议策略,为西部公路发展在策略层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0.
The role of residential self-selection has become a major subject in the debate ov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travel behavior. Numerous previous empirical studies on this subject have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travel behavior. However,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North American and European cities; yet this research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where residential and transport choices are likely to be more constrained and travel-related attitude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developed world. Using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2038 residents currently living in TOD neighborhoods and non-TOD neighborhoods in Shanghai City, this paper aims to partly fill the gaps by investigating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travel behavior in the Chinese context. More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employs Heckman’s sample selection model to examine the reduction impacts of TOD on personal vehicle kilometers traveled (VKT), controlling for self-sel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ilst the effects of residential self-selection are apparent; the built environment exhibits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ravel behavior, playing the dominant role. These findings produce a sound basis for local policymak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magnitude toward the impact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travel behavior. Providing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with reassurance that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and policies on land use aimed toward alter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 would actually lead to meaningful changes in travel behavi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