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4篇 |
免费 | 23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15篇 |
综合类 | 25篇 |
水路运输 | 2篇 |
铁路运输 | 462篇 |
综合运输 | 6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由于点位变动、破坏等原因,会遇到已测设的定向附合边精度不再满足规范规定或附合边不再存在的问题。在无法或无需重新测设附合边的情况下,就只能采用无定向导线测量形式。结合广州地铁测量案例,介绍了无定向导线的计算方法和精度特点,对无定向导线在地铁的应用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用无定向导线复测精密导线网,可减少因定向附合边方位变动所引起的误差;2)用无定向导线确定盾构定向是一种有效且精度较高的方法,是地下定向测量的有效补充;3)用无定向导线进行区间贯通联测可提高控制点相对精度,有利于控制基标的测设和检测。 相似文献
202.
为解决在城市复杂环境下,区间暗挖隧道在砂卵石地层中穿越桥梁、道路、管线和废弃人防等建(构)筑物等施工难题,以北京地铁4号线工程西单—灵境胡同区间隧道暗挖施工为例,采用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的方法。施工中对天桥桩基进行托换,并对桩基周围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对隧道初期支护施工中的格栅间距、超前小导管、格栅连接板等进行优化调整,并增设锁脚锚管;对侵入隧道内的废弃护坡桩及人防进行破除及局部加固处理等措施,使暗挖隧道安全、顺利穿越各种危险源。施工效果充分证明:在北京地区砂卵石地层条件下,做好暗挖施工风险的分析,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按照\"先加固、后穿越\"原则,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方针,对施工及设计方案进行动态管理、针对性优化,保证注浆加固效果,可以有效控制施工风险,确保暗挖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3.
为了研究相互邻近的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以某新建地铁车站结构和上部密贴的既有公路隧道结构为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对水平密贴的两个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公路隧道结构在有、无地铁车站结构时的地震响应,探讨结构接触面性质对水平密贴结构的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在设定条件下,地铁车站结构对公路隧道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幅度小于5%,但公路隧道顶板与底板的相对水平位移峰值增大了20%,水平加速度峰值增大幅度大于5%,隔墙动应力峰值增大11%,底板结构应力峰值增大150%;2)影响公路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的结构接触面性质主要是切向刚度,切向刚度增大,接触面范围内的公路隧道底板下侧的动应力减小,而接触面两侧的公路隧道底板的动应力却有明显的增大。 相似文献
204.
弹性分组环(RPR,Resilient Packet Rings)MAC标准用于地铁公安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业务传输,能够优化LAN、MAN和WAN拓扑环上数据包的传输。介绍RPR在地铁公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情况,详细分析RPR在计算机网络的适用性、特点、系统结构、功能、系统配置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5.
曾佳亮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2,(9):81-85
基于大变形和黏性边界条件,通过ANSYS有限元,建立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二维动力模型,模拟了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埋深、不同断面宽度条件下,富水软土地层地铁车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地铁车站压顶梁与车站顶板的相对位移反应、车站压顶梁内力,对地铁车站压顶梁设计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6.
207.
地铁盾构支洞步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以往盾构始发、盾构过站、盾构过钻爆段等施工方法及步进装置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会展中心交通工程礼嘉站-平场站区间和平场站-黄茅平站区间工程实际,对盾构小曲率半径、长距离步进方式及步进推力装置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安全、高效、适用于小曲率半径长距离盾构步进的施工新方法,有效减少了工程成本、缩短了盾构步进时间。 相似文献
208.
209.
通过对地下空间/轨交地铁建设、运营现状的分析,认为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面向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相当大的改善和提高空间,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就目前自然能源短缺现状,提出地下空间/轨交地铁的节能环保问题,应早日提上议事日程。从4个方面提出了目前地下空间/轨交地铁实现更加节能、环保应采用〖JP2〗和借鉴的新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1)积极稳妥而有步骤地视条件逐步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 2)努力推广智能型LED节能灯具和其他新型照明光源; 3)采用隧道照明新技术的其他方面,如:基于数码技术的洞外亮度测试技术、隧道照明节能成套技术、LED新型无级调光技术等; 4)其他几项节能环保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如:太阳光光纤导入照明系统、新型超级节能灯具(荧光灯)、自然采光、智能照明技术等。同时介绍了在无锡建成的全球最大光伏低能耗大楼的有益经验及上海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绿色策略与节能技术供隧道、地铁与地下空间建设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10.
地铁列车高速通过中间风井以及多次在地下线路与高架线路间转换,引起车厢内压力波动,降低了乘车的舒适性。文章总结了其他国家制定的地铁或高速铁路不同的人体舒适度压力控制标准和国内的地铁压力舒适度的相关研究,采用地铁环境模拟计算软件SES 41,对广州地铁14号线列车线路在隧道运行时不同列车时速、不同的隧道断面、不同渐扩段长度等情况下通过隧道洞口及中间风井时车头的压力波动及压力舒适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对于高速地铁可在常规盾构隧道断面入洞口处和中间风井处设置一定长度及规模的渐扩段,同时结合行车组织的压力缓解措施的设计建议,这些措施在广州地铁14号线、21号线、南京机场线等工程设计中已进行应用,具体效果有待线路开通后进行实测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