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0篇
  免费   262篇
公路运输   1306篇
综合类   1049篇
水路运输   720篇
铁路运输   862篇
综合运输   14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81.
范孟华 《路基工程》2011,(2):80-81,84
液塑限试验中,一般用作图法来求液塑限,但手工作图较为繁琐,且误差较大。介绍了解析法的原理并编制了相应的Excel表格,使得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282.
首先分析了主梁位移形状随桥墩屈服程度、梁墩刚度比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Kowalsky方法和连续梁桥横桥向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点,借助于有限元程序Sap2000,提出多自由度等效线性化方法,最后进行了算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桥墩屈服程度的增加,实际梁墩刚度比增大,主梁位移形状越来越趋向于直线;多自由度等效线性化方法所求位移需求与非线性时程结果比较接近,并能基本包络非线性时程计算结果的最大值,为连续梁桥基于位移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3.
284.
对1813~2018年期间的584起桥梁事故进行分析,将桥梁倒塌原因分为施工、自然灾害、设计、意外荷载、耐久性等5类。各原因在倒塌事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2.1%、30.0%、11.6%、12.7%、3.6%。除自然灾害外,设计施工不合理为主要原因,而事故发生大多是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以近几年9起典型桥梁倒塌事故为例,分析比较各种倒塌桥梁的主要破坏模式,得到以下启示:①国内大部分梁桥上部结构的平面外位移约束构造不足,在任何一个平面内都不应该是可变体系是国内桥梁设计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②在应用新工艺、新结构和拆除旧桥时,应加强各种施工工况下的验算;③建议加强桥梁巡查,预防和禁止汽车超载以及桥梁附近大规模堆载;④应注重桥梁结构尤其是斜拉桥和悬索桥等特大桥梁的日常养护管理,当养护力量不足时,尽量选择养护要求较低的桥型。  相似文献   
285.
通过现场调研和实地监控量测,分析公路隧道下穿既有桥梁的施工影响,发现桥墩位移变化和隧道拱顶下沉可大致分为快速变化、缓慢变化和基本稳定3个阶段;根据实测数据和经验,提出从隧道开挖过程和隧道周边地层采取防护措施、对桥墩所在位置采取加固措施两方面入手减少隧道下穿既有桥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6.
为了估算新建路基对既有路基影响,以半无限体内Mindlin应力方程解为计算基础,假设复合地基为一个加固整体,对复合地基侧壁摩阻力进行积分,推导复合地基侧摩阻力在土体中引起的附加应力的解析表达式,计算在复合地基作用下距填筑坡脚处一点的土竖向附加应力。  相似文献   
287.
小净距隧道下穿薄煤层采空区地层开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空区地层离散性大,小净距隧道近接下穿不同倾角薄煤层采空区开挖将引起采空区内腔塌陷。建立小净距隧道近接下穿采空区地层开挖模型,对比分析采空区倾角为0°、15°、25°、40°时先行洞监测面洞周位移和初支内力。结果表明:后行洞初支闭合时,采空区倾角为15°时,拱顶下沉量最大;采空区倾角为40°时,仰拱隆起量和拱腰水平收敛量最大;随着采空区倾角增大,初期支护正(内)弯矩分布和轴力最大位置有向近接采空区侧移动的趋势,偏压越严重;应力集中逐渐由右拱脚向左拱脚移动。最大偏心距出现在拱脚处,采空区倾角为15°时,偏心距最小,初期支护稳定性最好;倾角为40°时,偏心距最大,不利于初期支护稳定。  相似文献   
288.
刘治安 《港工勘察》1999,(40):43-45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在岩土工程位移监测工作中,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报位移发展趋势是一种好方法,它为施工提供了科学的预测依据,体现了信息化施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89.
在地震作用下桩锚之间相互作用,其受力关系复杂。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施加简化后的汶川地震波,分析地震作用下桩锚支护边坡的位移、加速度、锚杆轴力响应等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桩锚结构对边坡土体位移和边坡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90.
本文结合浙江杭州千岛湖高速公路上南峰隧道的设计和地质情况,对破碎围岩条件下的六车道公路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采用不同方法施工时的力学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围岩和支护结构体的地应力场、位移场,得出了Ⅱ、Ⅲ类围岩条件下该型隧道的合理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