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82篇 |
免费 | 74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777篇 |
综合类 | 4047篇 |
水路运输 | 2846篇 |
铁路运输 | 3303篇 |
综合运输 | 85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71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310篇 |
2021年 | 431篇 |
2020年 | 450篇 |
2019年 | 258篇 |
2018年 | 245篇 |
2017年 | 315篇 |
2016年 | 304篇 |
2015年 | 414篇 |
2014年 | 989篇 |
2013年 | 736篇 |
2012年 | 1364篇 |
2011年 | 1316篇 |
2010年 | 1029篇 |
2009年 | 1013篇 |
2008年 | 1020篇 |
2007年 | 1341篇 |
2006年 | 1202篇 |
2005年 | 750篇 |
2004年 | 453篇 |
2003年 | 322篇 |
2002年 | 226篇 |
2001年 | 241篇 |
2000年 | 138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872.
为分析中低速磁浮车辆在直线段上2种不同磁轨关系的动力学性能的差异,分别采用弹簧阻尼法和悬浮控制法建立磁轨关系模型,分析2种磁轨关系力学特性,对采用PID控制的悬浮控制法的悬浮刚度和阻尼进行等效处理,并转换成弹簧阻尼法中的线性刚度和阻尼。通过仿真分析发现:2种模型在直线段的垂向平稳性、车体和构架的垂向加速度相差很小,有相近的计算精度;悬浮力最大值和3б 统计值相差很小,均不超过0.2kN。因此,在计算中低速磁浮车辆直线动力学性能时,弹簧阻尼模型可以替代悬浮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873.
874.
牵引控制单元(TCU)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及调速范围。为实现TCU优化设计、全面验证,针对牵引传动系统整车硬件在环(HIL)仿真进行研究。结合混合逻辑动态MLD模型算法及反射内存技术,根据主电路拓扑结构,选择合理离散化方法,建立牵引变压器、四象限整流器、牵引/辅助逆变器、异步电机以及整车动力学等模型。考虑对仿真步长的不同需求,将上述各模型分别运行于中央处理单元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之中。最后,通过4动4拖动车组HIL仿真结果与实际动车组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所研究内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5.
随着船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船舶供水系统对控制系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对于PLC变频供水控制系统而言,嵌入式变频供水控制系统具有成本低廉、功耗低、体积小和扩展灵活等特点.文章设计了一套嵌入式船用变频器供水控制系统,具有液晶屏手动和变频控制、本地控制、恒压设定、运行数据监测等功能.该系统经实验室安装测试后基本达到预... 相似文献
876.
877.
878.
针对现有端到端自动驾驶网络对于类人驾驶行为与思维特征模拟不足的问题,从类人驾驶特征出发,设计了一个包含时空特征、历史状态特征及未来特征的端到端类人驾驶控制决策网络。采用多层卷积和长短期卷积时序记忆网络(Conv-LSTM),对前方道路视觉感知图像时间序列进行时空特征提取,同时采用一维卷积和长短期时序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 对车辆状态信息时间序列进行历史状态特征提取,进而采用多任务参数共享方式进行当前时刻和未来序列的方向盘转角、车速的控制决策,并以未来序列作为辅助任务督促当前时刻的主任务学习。为更好地耦合汽车纵横向控制参数学习的过程,还提出一种权衡纵横向控制参数损失量级及学习速度的权重自适应方法,并引入容差阈值,建立衡量纵横向控制参数训练效果的评价方法。依托Comma2k19数据集对所构建控制决策网络进行训练和验证,体现出良好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879.
针对智能车辆纵向运动时的交通道路适应性问题,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和前车运动速度等因素,研究了智能车辆纵向运动决策与控制方法。论文研究了基于车头时距的纵向运动决策方法并建立不同驾驶行为的目标车速模型,运用变论域模糊推理算法设计了目标加速度模型。基于纵向动力学模型,运用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算法建立了驱动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对高附着系数路面和低附着系数路面的行驶工况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附着系数路面和前车变速行驶条件下,智能车辆能实时、合理地决策目标车速、目标加速度,实现安全、高效、稳定的跟驰。 相似文献
880.